一千九十六章 诏安将彭孙(第二更)(1 / 2)

寒门宰相 幸福来敲门 1994 字 2个月前

众将都听得出沈括此举是昏招,多有反对。</p>

刘昌祚道:“不如等环庆路大军会齐一同出兵接应鸣沙城。”</p>

沈括摇头道:“俞经略使言庆州,环州已出现西夏兵马,若是出兵救援,一旦庆州,环州有失,则门户洞开。”</p>

刘昌祚说完,众将仍不情愿。</p>

帐下唯有转运判官范纯粹赞同。</p>

范纯粹乃范仲淹的第四子,他久在陕西路,看见民间凋敝,百姓疾苦,听沈括愿意议和言道:“我看弃地还兵可行,这些年来本朝与夏争,便是与夏争地。只要我肯弃地,则边隙无时可除。”</p>

“本官看如河东之葭芦、吴堡,延之米脂、羲合、浮图,环庆之安疆,都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而新取兰、会,天都山之地,更是易被西夏大军所临,不可不弃。”</p>

范纯粹与兄长范纯仁都是反对对西夏用兵,多次要求天子息兵。</p>

他认为天子之所以一意对西夏征讨,都是被种谔,吕惠卿等奸臣的蛊惑所致,故而才一再穷兵黩武,否则不会在富弼,文彦博,司马光这般老臣的劝阻下仍一意伐夏。</p>

眼见延路败局,更坚定了他与西夏议和消战之心,让陕西百姓消停,两国从此免除兵戈。</p>

范纯粹道:“此番延路一战惨败,种谔,张守约二将以身殉国。我看陛下多会回心转意,听从司马公,富公,文公等大臣建议,同西夏议和罢兵。否则与隋炀帝当年三征高句丽何异?”</p>

“而鸣沙城孤城难守,又是寡不敌众,粮道断绝,最多坚守数日。我军轻率驻守此地,万一西贼来袭,亦无力抵挡。如今之策,唯有议和!”</p>

范纯粹说完,帐内一声不吭。</p>

边臣是没有私下议和的权力,范纯粹是猜天子会因为延路大败向西夏求和,所以他们派使者提前向西夏议和,这样至少可以救出章直和殿后的熙河路将士。</p>

范纯粹开出的价码也很现实,他所说的一大片土地都可以抛弃,如兰州,天都山都是这一次新攻取的。</p>

也包括沈括这一次抢筑的平夏城。</p>

当下众将都不说话了,推举之下由老将彭孙出使西夏。</p>

彭孙是福建人士,他的身份很特殊,他是招安将。</p>

没错,彭孙原是福建草寇,被朝廷招安之后,成为宋军一员。因这个身份,素为士大夫耻。</p>

彭孙的待遇和后来的宋江差不多,哪里有事便被朝廷派到哪里去,都是当作炮灰来使。不过彭孙运道非常好,一生逢凶化吉,还屡立奇功。</p>

彭孙在仁宗,英宗便有名气,但真正显赫,却是他熙宁五年跟随章平过梅山,又跟郭逵征过交趾,在这两次战役中,他都是战功彪炳,得了官家的接见。</p>

熙宁十年又在南剑州单骑深入虎穴,招降了当地反抗朝廷的豪强廖恩。</p>

元丰元年,矿丁詹遇造反,攻下岳州。又是彭孙前去招降,然后设计杀了詹遇全部,平定了叛乱。</p>

这一次平夏之战,深得官家信任的彭孙被派至泾原路将兵,负责粮草督运。</p>

眼下与西夏议和,老将彭孙便顺理成章成了议和使者。</p>

彭孙拿了不少金银珠宝带着身上,也不要随从,单骑前往鸣沙城下议和。彭孙走了半路被西夏伏兵发现,听说是宋朝使者,便被带至面见李清。</p>

李清身为降夏汉人,看了彭孙很是客气,当即道:“彭将军一路远来辛苦了,听你的口音不是陕西人士。”</p>

彭孙一脸憨厚地点点头道:“是啊,我是从福建路而来的。”</p>

“客将?”</p>

彭孙道:“正是。我要见贵国国主!”</p>

李清失笑道:“不要急。你是福建路人士,那可识得贵朝参政章度之。”</p>

彭孙点点头道:“识得,识得,他的元随彭经义是我侄儿,他的府上我以往常去。”</p>

“能常常出入章府,也不是一般人物,当年我到贵朝承蒙章相公款待,至今时常感念,说实话我也见过不少人物,但能与章相公相提并论没有一人。可惜如此良臣,贵主却不能用之,岂不可惜?”</p>

彭孙笑呵呵地道:“章相公身子抱恙,故没有上朝,这是朝野皆知的事。官家对章相公可是很器重的。”</p>

李清与彭孙说了几句,没问到什么有用消息,然后道:“你官位太卑,不可议约,请你们经略相公沈括亲自前来。”</p>

“若沈括不能出行,种师道也是可以的。”</p>

彭孙道:“沈经略总理军政,种总管总督大军是万万不能前来,再说这里往我军驻地往返有数日路程。万一这鸣沙城先一步城破,一切功劳都为他人所有,足下便一点功劳都没有了。”</p>

李清冷笑道:“你以为用这等言辞便可激得我吗?”</p>

彭孙笑道:“岂敢,只是口舌之劳便可办到的事,何必交给刀剑。咱们汉人最讲的是礼尚往来。”</p>try{ggauto();} catch(ex){}

说完彭孙借着身子掩护从怀中取出数串珍珠塞入了李清的手中。</p>

李清见帐外之人没有察觉,便将珍珠都纳入了袖中道:“西夏国里,也就我这个汉人好说话一些,你告诉沈括,只要他将兰,会二州及米脂寨交还。我们便是从鸣沙城下撤围,送你们宋军生还入境。”</p>

彭孙一拍胸脯道:“此不在话下,乞书信为凭。”</p>

李清傲然道:“议和之事,是你们汉人求我国主,当由你们致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