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发布会(2 / 2)

音乐系导演 俗人小黑 3994 字 2021-03-10

大数据战略如果真的可行的话,那的确可以说是影视产业将迎来全新的变革。

因为按照齐东明的话说,大数据更懂观众,那么那些金牌编剧,那些大导演,岂不是反而地位一下子就变得不那么炙手可热起来。

因为大数据可以取代他们。

大导演虽然是因为其创造的成绩,票房等等,才会成为大导演。

而大导演一向都意味着电影的成功率大大增加,可是现在,按照齐东明的话来说,那就是,大数据可以取代大导演,将风险降到最低!

大导演同样的也意味着天价片酬,每个大导演,参与电影拍摄执导,都能够获得巨额的回报。

而如果大数据真的可以取代他们的作用,那么大导演的价值就不是那么高了。

当然,这可能吗?

管他呢!

可能不可能,有什么关系?

关键是,这个新闻,值得大书特书啊!

至于,是不是真的能成,成了他们有的写,不成,他们也同样的有的写。

实际上,大数据的确很牛逼,他们这些媒体工作者,其实是感触最深的。

要知道,大数据能不能用来制作电影,他们还不知道,但是他们却知道,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却已经可以用来写新闻了。

虽然目前机器人写的新闻稿子依然还是奇葩,但是却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媒体行业。

那么如果大数据真的有齐东明说的那么厉害,那的确是一个可以说震荡全行业的新闻了!

进入问答环节,现场的记者们都直接炸了。

一个个看台上的齐东明等人都像是鲨鱼闻到血腥味一般。

不过,这种场合,肯定是要守规矩的。

但是就算是这样,当问答环节已开启,底下就是长臂如林!

“我是来自《电影时代》的记者,廖俊,我想请问齐总,按照齐总之前的意思,岂不是说,大数据的出现,电影将会沦为流水线产品?也就是说,大导演们的作用,将被取代?”

齐东明点头道:“可以这么说,大数据分析正深入到电影的创作环节,这对整个影视创作行业,从剧本选择,导演、演员的选择,拍摄和后期制作乃至营销,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当然,目前来说,大数据战略依然还无法取代大导演们的作用,毕竟,大数据战略才刚开始实施,也同样的需要数据作为支撑,但是未来,这绝对是一个方向!”

“齐总你好,我是《华国电影报道》的记者方放,说了那么多,可是目前为止,也只有奈非成功过,一个案例,似乎不足以证明大数据的作用吧?能否具体举例说明?”

齐东明对于这个问题,显然早有准备,他笑着道:“举个例子吧,大数据战略,是指在投拍一部电影时,首先就是用数据来定位,了解该内容在文学网站上有怎样的点击量,在电影网站上有多少评分,掌握电影的核心观众在哪里;然后再通过各种平台做导航,使产品和消费者之间进行社会化的互动沟通;最后再借助数据,把各种互联网平台上的网民想办法导入电影院。大数据的作用就是让我们一面做,一面看各种数据所传递的信息,然后把很多东西反馈到跟消费者的沟通上。电影本身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产品,整个电影创作和营销过程是一体的。”

“简单地说,大数据的作用,就是能够及时和观众进行交互,而不是像传统的制作那样,先制作出来,再来考虑观众是否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