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另外一个来自对岸的东西?(1 / 2)

希灵帝国 远瞳 6184 字 2023-10-17

笔趣阁顶点www.biqudd.org,最快更新希灵帝国!

现场的技师们尽力修复了这些已经废弃数万年,而且可能遭受过严重损伤的控制台和信息终端,其中大部分都在启动之后很快宕机:它们内部的核心组件在当年好像被远远超过设计值的能量冲击破坏过,或许是工作站从它的主体上被分离下来的时候,主要管线内产生的浪涌破坏了这里的敏感设备,也有可能是样本分析室内部发生的事故,导致这个地方被废弃,总之当年在这个工作站,甚至这个宇宙曾经发生的事情如今都已经不可考,我们只能期待可以从另外几台勉强启动、而且暂时还没有烧毁的设备中得到一点答案。

“它们大概最多运行三十分钟,核心已经部分损毁,数据转移也失败了,现在属下按照这些设备内的记录优先级,尽量将可能重要的情报提取出来。”高级技师在一台嗡嗡作响的数据终端前飞快地操作着,这台老古董的侧面护板已经被拆下,里面的晶化栅格不断迸裂出不正常的幽能火花,这是系统安全锁失效的症状,但总归它还在勉强运转着,已经无法修复的处理核心在烧毁之前仍然能给用户提供基本的查询服务,很快,在数据终端上方的全息画面中央出现了抖动的字样:操作员身份验证通过,正在提取近期系统日志……时间钟验证失败,无法连线数据网,脱机模式运行,系统时间重置至初始日期。本机可提供有限查询服务。

“搜索本地进行的最后一次研究项目是什么。”我立刻说道。

“关键词:搜索,本地情报,最后研究,”系统延迟了一两秒才开始工作,随后在全息投影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画面——包括动态画面,这些应该是工作站还没有废弃的时候,研究室内的景象,以及一些外景录像。其中几幅画面是一片漆黑,中央显示着数据破坏的字样,但其他图像都还算清晰,可以看到样本分析室内忙碌的工作景象,以及位于房间中央的无重力平台上悬停着的研究样本的庐山真面目:一些扭曲的矿石样的东西,看上去仿佛直接从小行星带拖回来的石头。

我们把画面放大,定格在那些岩石上,它们呈灰黑色,表面有部分地方覆盖着熔融的痕迹,以及一些疏松的孔洞,和普通的小行星原矿没多大差别,但是很显然,它们就是这个工作站在废弃之前最后的研究样本——研究石头?

那帮抛弃了下限之后连宇宙规律都敢随便改写的帝国科学家,建了这么个庞大的风暴系统和高科技工作站,为的就是在里面研究石头?这石头是当年往外蹦出过猴子的那种么?

我刚想这么吐槽,眼角的余光突然看到了另外一幅图片,那幅图片是从稍远的角度拍下来的,在画面上出现了一批穿着白色制服的帝国科学家,帝国科学家没什么可在意,但其中有一张脸让我一下子愣住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好像是奥卡姆!

切换图片,连续放大,那张脸终于清晰起来,终于可以肯定,那张脸自己很熟悉,正是之前给我们带来无数次麻烦,最后在文献馆才终于死于作死程度过高的旧帝国首席科学家:奥卡姆,外号老实人的家伙。当然,我考虑过容貌相似的情况,但画面中的这名高级技师显然是整个团队的领导者,他身上的衣服和他所站的位置足以说明这点,因此其身份多半是不会错的。真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阴魂不散的家伙,都死这么久了还是会抓紧时间跳出来吓人一跳:他竟然出现在这种地方!

奥卡姆是旧帝国深潜计划的核心人物,绝大部分相关项目都是他领头进行的,甚至包括那艘深潜船原型舰的设计,而他出现在这里的记录图片中,在再次确定这个宇宙与深潜计划的直接关系之余,也说明这里曾进行的研究项目恐怕比我们一开始预料的还要重要。

这时候,眼前这台行将就木的数据终端机也终于把剩下的档案显示了出来:

档案标头:编号en-166样本分析项目。

档案生成时间:忽略;档案生成地点:忽略;档案审核人员:首席技师,奥卡姆

样本性质:轻度深渊反应-实体物质,威胁程度d,潜在威胁程度预期可上升至b,前次审核结论建议于近期提升该样本威胁程度,并转移至更高级别分析室进行研究。

样本来源:深渊之门内部,采集地点位于临界点附近,根据前次分析结论,推测该样本有极高可能来自临界点另一侧,高概率是由对岸文明有意识发送。但由于在采集点未发现对岸文明的活动迹象及设施设备残骸,本结论不做为任何实质性前提。

详细信息:深潜船第16次实质深潜的成果之一。本次探测中,深潜船抵达历次深潜极限深度,但仍未越过临界点。在深潜工作组第二次发送报文结束,例行扫描时发现en-166样本,判断为实体物质(该判断已被证实)。en-166样本是迄今为止在深渊深层区以下发现的第一例实体物质,经初步分析,该样本具备部分可探测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及光学特征,但该样本无法表现出质量和任何能量亲和性质,原因不明,目前推测深渊底层产物与秩序世界存在某种难以调和的“不兼容”现象。关于en-166的性质统计仍在进行中。对小块样品进行试验后得出结论,深渊力量对en-166具备致命的破坏作用,其破坏过程及结果与秩序世界的物质遭受深渊污染后的反应完全相同,初步判断en-166并非其发现地点的自然产物,有可能是因未知原因被送入临界点附近,并被深潜船发现。猜测为“对岸文明”有意为之,因至今无法和对岸文明建立稳定对话,其动机无法确定。

补充编辑:en-166的性质确定了一个之前始终处于猜测中的情况:深渊底层的产物同秩序世界一样,难以越过那道鸿沟,他们——包括对岸文明——同样会受到深渊的破坏,样本有极大可能是在严密保护的情况下才被送至临界点附近,因临界点附近的深渊环境处于相对平静状态,样本得以维持一定时间,并被深潜工作组发现。“对岸文明”可能是想借此对帝国传达某种信息或提示。目前执行进一步分析,验证en-166是否可以复制,以及其是否可用于强化深潜船的防护性能。

补充编辑:本地深渊之门稳定性发生波动,多次深潜可能已经破坏了抑制系统的底层平衡,本地项目准备转移,en-166列入第三批转移名单。

审核:首席技师,奥卡姆。审核备忘:作为一个科学家,不要在结论性的档案中使用太多模糊词。另外,项目转移计划不属于研究结论,不要写在正文里。

补充编辑:是,属下明白。

审核备忘:这句话也不用写在正文里!

补充编辑:是,属下明白。

审核备忘:【数据缺失,请检查备用存储器】

以上就是数据终端所显示出来的全部资料,信息量巨大,我尽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中间一段,并且得出几个很重要的结论:旧帝国确实明明白白地知道深渊底层存在一个文明,双方之间的第一次联系是如何建立的无从得知,但起码在深潜船被维斯卡干掉之前,他们之间进行过一定程度的信息交换。旧帝国将深渊底层的那个文明称作“对岸文明”,这与对方将秩序世界同样称作“对岸”不谋而合;其次,现在我们手头那个黑梭竟然并不是第一个从“对岸”发过来的东西,第一个发过来的,竟然是一块石头!当然,那块石头并没有和黑梭一样成功地越过深渊,它只是被送到了所谓的“临界点”,也就是猜测中,对岸文明和秩序世界中间的分界线附近,随后深潜船将它打捞了回来。

而这个工作站,在被废弃之前所研究的,就是那块来自对岸的石头:这可比当年蹦出猴子的那块要给力多了。

但是让人非常遗憾的是,恐怕那块石头是找不到……等等,我好像想到了什么。

在这里随处可见的,那些来历不明的风化粉尘。

“应该……不会吧,”浅浅听我这么一说,即便以她的缺心眼程度也感觉这个猜测不太靠谱,“那么重要的东西,当然应该随着工作站废弃而被一起带走才对,怎么会留在这儿风化几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