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话,这些东西,她反正是做的不会比闺女更好了。
可能是读书人身上的血脉天分吧。简单直白的说,闺女随爹了,随她,肯定没有这份本事。
姜三夫人认为,那是姜三老爷身上血脉的功劳。
眼不见心不烦,姜三夫人扭头,盯着小儿子读书,那就更让姜三夫人骄傲了。
不过总结一下,同自己还是没什么关系,就自家儿子这个读书的水平,她娘家兄弟子侄落到一起,都没有小儿子天分高。
姜三夫人望着窗外的两株老梅,不知道要骄傲子女有本事,还是要失落当娘的有点失败。
看着庄子上的一坛子一坛子的酱菜送出去,姜三夫人晚上的时候同姜三老爷感叹:“到是不用担心常喜败了家业,没了进项。”
姜三老爷:“那是自然,咱们家小娘子理事向来不差的,还能差了一口吃食。”
姜三夫人:“怕是咱么也要准备准备回府里了。”
姜三老爷:“差不多了,我不耐应付那些宴席,才躲在这里如此时日的,如今回去刚刚好。”
姜三夫人看着姜三老爷欲言又止。想说你还没同姑爷商量,来年给他们圆房的事情呢。
姜三老爷直接把夫人的欲言又止理解为:“常乐要同先生在这边学习,还是要等几日才能回去。”
姜三夫人:“我倒是不觉得如何,就怕母亲那边,你怕是要被数落一二。”
姜三老爷:“学业总是要紧的,母亲最注重学业。无碍的。”
心里想的是,我让母亲数落的时候多了,不差这一次半次的。
姜三夫人心说,你说是就是好了,反正在姜老夫人的心里,她就是个不当家的。
在家做不了闺女儿子的主,在外做不了郎君的主。
以往孩子们小的时候,姜老夫人还是经常数落这个窝囊的儿媳妇几句,如今都不稀罕说了。
左右说不说的这个儿媳妇瞧着也不走心,更是没有改进。
天知道姜三夫人多喜欢这个窝囊的人设。
反正什么事都找不到她的头上,当然了。都知道她手脚上的实力,轻易也不会有人想不开找到她的头上。
姜常喜听闻爹娘要先回保定府,就帮着准备了一车的年货,不比姜二娘子那边的少。
姜三老爷瞧着身后那么一车东西,感觉不是滋味:“做什么准备这些。”
姜常喜:“祖母在府上,咱们心里都惦记的很,能得祖母喜欢我们就很欢喜的。”
这话说完,姜三老爷心情就转换了:“我儿孝顺。”然后美滋滋的就坐马车回去了。
姜三夫人同姜三老爷路上还说呢,常喜这是怕咱们被为难,帮着你打点府上呢。
姜三老爷不介意这些东西,介意的,高兴的就是这份被闺女惦记的心意。
姜府,姜三老爷炫耀闺女孝顺。
姜老夫人看着那些坛坛罐罐一点看不上眼,这就是孝顺了?
口气慵懒:“我年纪大了,东西什么的倒也不稀罕,常乐为什么没有跟着回来,大过年的儿孙聚在一起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