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人家周侍读在翰林院里面声名鹊起,不是他能压得住的。
探花郎的学识,更是稳扎稳打,得到老翰林的认
可,让他无处着力。
相信若是有什么机会,绝对轮不到他了。
除非,探花郎或者周贤弟,自取灭亡。
他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看着别人眼看一飞冲天,他还不太甘心。
焦灼的都成了心病了。
到底心胸还是不太够。不然没有了状元头上压着,他一个榜眼,稳扎稳打也不至于他来心慌。
因为前阵子老翰林致仕的事情,他同钱侍读在翰林院的名声就一落千丈,如今后悔也是晚了。
所以为了名声,赵侍读最近,就使劲的想要同付周两位大人靠近,可惜总是不得方法。
人家俩人也不见相处多好,可就是莫逆之交,同他也不算疏远,可任谁都能瞧出来,相交平平。
这也是人家付周二位大人的本事了。
赵侍读的心思,大伙看的明明白白的,可有些地方,那就不是你投机取巧能站住脚的,要靠真本事,真学问。
比如翰林院。
人家探花郎学识扎实,精彩绝艳那波的,做人坦荡,赤城。人摆在那,就能入老翰林们的眼。
周大人做事扎实,学识自然顶顶好的,为人处世挑不出来毛病,到了翰林院,挑眼的就那么一二三件事,进步都是肉眼可见的。老翰林们提起来除了点头就是赞扬。
你一个榜眼,做事不踏实,投机取巧,些许学问而已,翰林院这样的地方,缺少学识吗?
随便拉出来一个都不差文采的。想要如翰林们的眼,难了。
年节过后,周侍读都能够独立去宫里讲学了,虽然不过一二次,可那就是翰林大人们承认的水平,那就是上官给予周侍读的信任,更是宫中给与的信任。
周澜自己都扯着嘴角背后瞎乐。偶尔同姜常喜叨咕两句,我可以筹谋一二了,我这是入了眼了。
姜常喜才不管这些事情呢,她必须承认,她脑子不够使,勾心斗角的事情她做不来。
周澜在夫人这边嘚瑟都嫌弃没意思发,夫人就没明白这里面的道道。
姜常喜急了,也会来上一句:「那么多补脑子的,总算是没白吃。」难怪你脑子成天乱琢磨。.
夫人的意思,脑子好使有她一半的功劳,总是能换来周大人的笑声。嘲笑。
不敢招惹夫人的周大人,最后还是抱着姜姜,领着圆圆,去先生那边同先生同小舅子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