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会议结束,朱元璋就得到消息,陈景恪回宫了,正在坤宁宫陪皇后说话。</p>
他本来想过去交代一些事情。</p>
但想了想还是没有去,他相信马皇后会将一切都说清楚的。</p>
且说在出宫的路上,群臣也一直在讨论迁都和军改民的事情。</p>
最终也没得出什么有用的结果。</p>
倒不是他们笨,什么都看不出来。</p>
而是大家都长了八百个心眼,谁都不肯说实话,只想着从别人嘴里套话。</p>try{ggauto();} catch(ex){}
最后套来套去,全都是废话。</p>
李善长根本就没有停留,径直出宫回到家中,让人把李祺叫了过来。</p>
李祺知道自家老爷子去参加小会议了,刚回来就这么着急见自己,肯定有大事。</p>
也放下手中的事情,第一时间赶了过来。</p>
“爹,发生什么事情了吗?”</p>
“坐。”</p>
李善长并没有直接说,让他负责修黄河之事,而是先问道:</p>
“伱对黄河改道之事,有何看法?”</p>
李祺摇头道:“我能有什么看法,这种大事也不是我能参与的。”</p>
“不过听说殿下回京,还带了一个治水的大才回来。”</p>
“这几天,陛下连续召见此人,想来是支持改道的。”</p>
“莫非今日陛下召您去宫里,就是为了商议此事?”</p>
李善长颔首道:“就在方才,陛下已经同意了改道方案,不日就将行动。”</p>
李祺表情倒是没有太大变化,只是道:“讨论了这么久,总算是有了结果。”</p>
“希望这次改道,能如所想的那般有效。”</p>
李善长依然没有直接对他说出实情,而是道:</p>
“陛下还确定了迁都之事。”</p>
“迁都?”李祺惊讶的道:“这么快就确定了,长安还是洛阳?”</p>
这下轮到李善长有些诧异了:“你怎么知道是这两个地方?”</p>
李祺理所当然的道:“殿下这次离京一年,有一半时间都花在了长安和洛阳。”</p>
“他刚回来陛下就确定要迁都,说明太子到这两处,就是为了考察哪里更适合作为都城所在。”</p>
李善长心下高兴不已,又问道:“那你猜猜,陛下将新都放在了何地。”</p>
李祺思索片刻,就肯定的道:“洛阳。”</p>
李善长更是高兴:“为何?”</p>
李祺说道:“殿下先去的长安,若是对此地满意,就不会在洛阳停留那么久了。”</p>
李善长欣慰的大笑道:“哈哈,好,不错,不愧是我李善长的儿子。”</p>
李祺谦虚的笑了笑,就皱眉问道:“迁都和黄河改道都是大事,同时进行恐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啊。”</p>
李善长点头认同,随后敬畏的道:“若你知道陛下的布局,就不会这么想了。”</p>
李祺好奇的道:“哦,不知陛下如何布置?”</p>
李善长问道:“你就没有想过,迁都和黄河改道这两件事情,为何会同时出现吗?”</p>
见他还是疑惑不解,就说道:“你想想,黄河回归故道,对洛阳有何影响。”</p>
李祺顿时就明白过来,现在想从洛阳走水路去北平,需要先南下,然后在进入大运河再改道北上。</p>
一来一回多走了上千里路。</p>
而且现在大运河的水,整体是往南流的。</p>
船走大运河北上,就是逆水行舟,需要的时间更长。</p>
黄河回归故道之后,黄河以南的河段,水流依然向南。</p>
黄河以北的河段,水流会改变流向,变成向北流动。</p>
到时候从洛阳去北平,一路都是顺水行舟,更加省时省力。</p>
可以说,黄河回归故道,直接把洛阳的交通盘活了。</p>
现在迁都和黄河改道,两件事情同时出现,不可能仅仅是巧合。</p>
再回想最近几个月,关于黄河改道的舆论,明显是有人操纵。</p>
能操纵京城舆论的,只能是皇帝。</p>
那么皇帝的目的是什么?</p>
答案已经写在题面上了,为迁都服务。</p>
顺便还能造福山东百姓,能让淮水流域恢复正常。</p>
可谓是,一石不知道多少鸟之计了。</p>
想到这里,李祺震惊的道:“嘶……陛下好高明的布局。”</p>
李善长说道:“你以为陛下的谋划就只有这些吗?”</p>
李祺惊讶的道:“还有?”</p>
李善长这才将军户修新都的计划,说了出来:</p>
“既不用消耗民力,还往洛阳掺了沙子……”</p>
“我怀疑陛下准备对军制下手,若猜测为真,那陛下此举的目的就更不单纯了。”</p>
李祺眼睛有些发直,现在只是听你讲解,我脑子都有些转不过来弯了。</p>
陛下是怎么做到这种布局的?</p>
李善长似乎觉得儿子受到的震撼还不够,又或者他自己也憋了一肚子话,想找人倾诉。</p>
又说道:“还有宝钞新政,也会惠及新都建设。”</p>
“营建新都花费巨大,人力只是其一,各种材料才是大头。”</p>
“国库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粮,来支撑新都营建。”</p>
“但宝钞新政的顺利施行,却解决了这个问题。”</p>
“几个月前,金钞局就上奏朝廷,新钞缺口巨大。”</p>
“以全国需求来算,再发行三五亿贯,都不够用。”</p>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准备在两年内发行三亿贯宝钞,第一期发行三千万贯。”</p>
宝钞新政事关国家钱粮根本,金钞局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大家关注。</p>
这件事情李祺自然也是知道的</p>
此事听父亲提起,他点头道:</p>
“我记得此事,陛下认为一次性发行这么多宝钞,可能会引起百姓惊慌,所以只批准了一千万贯。”</p>
“一个月前金钞局又请旨,要求增发三千万贯,陛下依然只批了一千万贯。”</p>
“为此群臣还都称赞陛下英明。”</p>
李善长摇摇头说道:“恐怕陛下这么做不是怕引起恐慌,而是在为营建新都做准备。”</p>
“你想想,现在就相当于陛下手中,掌握着四千万贯的新钞,营建新都的钱不就有了吗。”</p>
“按照金钞局的计划,一个月后他们肯定还会上奏,要求再增发三千万新钞。”</p>
“到时候陛下手里就又多出三千万来。”</p>
“陛下准备两年内将新都建成,这就意味着,他手中有将近两亿贯新钞。”</p>
“这么多钱,他想将新都建成什么样子都可以。”</p>
李祺已经彻底听呆了,陛下的手段,实在太高明了。</p>
高的他连背影都看不到了。</p>
难怪能凭借开局的一个碗,就坐拥天下。</p>
将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李善长顿觉心情舒畅了许多。</p>
理智也重回占领高地,说道:</p>
“我了解陛下,这不是他的手笔。”</p>
若他有这种眼光,能做出这样的布局,打天下也就用不了这么多年了。</p>
李祺自然相信自己的父亲,但问题来了:</p>
“那这是谁布的局?陛下身边何时出现了这样的高人?”</p>
李善长脑海里,情不自禁的浮现出一个身影。</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