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百万常备军</p>
众人都有点不解,退役制度就这么重要?</p>
在他们看来,完全没必要制定什么退役制度。</p>
军队多了需要裁军,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缩编不就行了吗。</p>
何必多此一举?</p>
朱元璋、朱标、徐达等更加了解他性格的人,则看出了不一样的东西。</p>
宋朝政府采用了最粗暴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将流民中的青壮全部招入厢军。</p>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请您用浏览器来访问!</p>
众人不禁点头认同,听起来似乎真是这么个道理。</p>
众人自然拍胸脯保证,一定好好协助太孙,将此事给办好。</p>
陈景恪说道:“还是刚才那句话,百万常备军对朝廷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压力。”</p>
如果太孙真能绕过文官集团,让朝廷和百姓接触,那带来的影响可就太深远了。</p>
徐达眉头微皱,说道:“等大明解决了边患,自会缩编军队。”</p>
没想到退役制度竟然还有这好处,看来真的要重视起来了。</p>
他们为什么要维持数量如此庞大的厢军呢?</p>
将领就应该铁石心肠,士卒就是工具。</p>
想通了这个道理,众人的态度立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p>
事实上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儿,</p>
“只要我们能保证,正面战场有足够的老兵就可以了。”</p>
莫非这个退役制度真的很重要?</p>
一次无法说服,就再找机会说,像今天这样强硬还是第一次。</p>
对他们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p>
“军队也是一样的,如果不能及时吸纳新人,也会变得死气沉沉。”</p>
“要如何保持这百万大军的活力?”</p>
接下来众人再次回顾了整个话题,从头梳理了新军制的要点。</p>
“诸位,你们可知道一百六十万军队,对朝廷意味着什么吗?”</p>
“只有宋朝常年维持一两百万的常备军。”</p>
朱标开口说道:“先不要着急,大家也不是说反对制定退役制度,而是有些不明白你为何如此重视。”</p>
“在退役制度下,如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p>
也可以通过士兵,收集民间的信息。</p>
“就因为他战斗力强,就要剥夺他过普通人的生活吗?”</p>
而历史也已经证明,只有为国为民之人,才能获得最高评价。</p>
“等这些人将来参军,稍加训练就可以上战场。”</p>
陈景恪说道:“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纠正一个不正确的观点。”</p>
但他们也有疑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p>
陈景恪深吸口气,说道:“历朝历代,国祚稳定之后,常备军都保持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之间。”</p>
而且兵少了更容易走精兵路线,同时也是限制军队权力的一种方法。</p>
帝国计划?这是什么东西?竟然要维持百万常备军。</p>
徐达赞叹的道:“太孙聪慧,此真乃良法也。”</p>
朝廷真的能负担的起吗?</p>
“宋朝就在不久前,他们面临的情况大家应当都知道。”</p>
“意味着朝廷不用花一分钱,多养活了五百万大军。”</p>
随即就兴奋起来。</p>
闻言,众人都震惊不已。</p>
不论我们本心是怎么想的,不论应不应该把士兵当人看。</p>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被万民恐惧唾骂吧?”</p>
毕竟不停地退役征募新兵,还要安排他们训练上战场等等,会很麻烦。</p>
“不要求军队内部多么平等,但至少不能不把人当人看。”</p>
不过这些事情就可以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了,他们只要把握大方向就行。</p>
“退役制度一旦实施,每年都会有大量老卒退伍。”</p>
“虽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可作为统治者,如果我们不把人当人看,而是当做数字当做筹码,那将是天下最大的灾难。”</p>
陈景恪却说道:“不,大明必须保证百万以上的常备军。”</p>
“大明即将推行预备役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兵源素质。”</p>
前面已经说过,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导致大量百姓失去土地变成流民。</p>
其他人也纷纷称赞,倒不是尬吹,他们是真觉得这个方法好。</p>
朱元璋自然知道他要说什么,就配合的问道:</p>
徐达想要辩解,被他伸手阻止:“先听我说完。”</p>
从这个角度来看,陈景恪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p>
“士兵常年和军官待在一起,双方会形成很深的私人关系,很容易拉帮结派。”</p>
这些退役老兵,平日里不用朝廷花一文钱,去了地方还能维护治安,还能投入生产。</p>
纷纷认为退役制度好,必须要弄起来。</p>
这也是士绅阶层滋生的温床。</p>
“如果大明有五百万上过战场的预备役老兵,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p>
徐达脸色露出一抹苦笑,深究起来他那句话确实有点这个意思。</p>
没有退役制度,大明永远都只有百万常备军。</p>
“老兵战斗力更强,就活该一辈子生活在军队吗?”</p>
这哪是削弱军队战斗力,简直是将军队的战斗力拉满了好吧。</p>
“通过教化,可以增加军队对大明的忠诚度,统一军队的思想,也是提高战斗力的一种方式。”</p>
在这里,陈景恪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文明治军。</p>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
不过陈景恪最重视的,并不是这种制度的动员能力,而是此举可以减轻百姓负担。</p>
“雄英,你有何良策?快给皇爷爷说说。”</p>
一个大致的框架很快就被拿了出来。</p>
外国学员,连摸都不给摸。</p>
并讨论了如何配合朱雄英做好教化工作。</p>
“因此,我建议制定一部完整的治军之法。”</p>
“但更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军方自己内部。”</p>
很多人会说,宋朝保持百万常备军是源自于外部压力。</p>
“在座的诸位已经确定要青史留名。”</p>
众人愣了一下,立即反应过来,还真是如此啊。</p>
众人都有些惊讶,绕过文官和百姓接触?需要军方配合?</p>
到底是什么方法?</p>
朝廷治民必须靠文官,但同样也受制于文官。</p>
“在民间。”</p>
朱元璋将目光看向众人,问道:“诸卿以为太孙此法如何?”</p>
没有完整的退役制度,基本就默认终身服役。</p>
一一一.二五三.二零二.六六</p>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