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正文卷第六百三十三章情况独特担子重朱元璋说着、问着,进百货商店里瞧瞧,东西摆放显得不是那么规整。</p>
正常的房子外面搭了架子,上面做好防水,下面堆放东西,只有个矮栅栏。</p>
表明当地的百姓会自发维护商店的利益,不用设防,他们不偷。</p>
“煤缺不缺?”朱元璋看到了在百货商店里面的铁炉子,现在没点,准备冬天用,进来买卖东西的百姓可以烤烤火、喝口热水。</p>
“不缺的陛下。长江上游的煤矿和宣城的煤,顺水就过来了,咱们主要用宣城的。”</p>
马徽回答,宣城的河可以直接通过来,而且是顺流到此。</p>
上游长江边的煤矿,想来得走黄池河的逆流。</p>
像铜陵、安庆等就是上游的,而六安所在,在江对岸很远的地方。</p>
“所以煤泥多了,便宜?”朱元璋看到棚子下面的煤坯,垫起来的木头板子上面堆着。</p>
保证是宣城的煤矿送煤泥,过来一次很容易,给个运费和搬运费即可,不像好的动力煤,那个贵。</p>
钱肚史回答:“也有好煤,烧好的煤不容易中炭毒,等冬天冷的时候烧。其他的时候烧煤坯做饭、烧水,不让他们直接喝湖里的生水。</p>
有的船过来不停留,上面的人直接就那什么了,加上鸭子和鹅,湖边取水喝生的,全喝出虫子了。</p>
烧完的煤灰是百姓最喜欢的,能够用来铺院子,等家禽的粪在院子里多了后,就连着灰一起铲了,是好肥料。”</p>
“不错!”朱元璋满意,这才是他需要的官员,熟悉民生。</p>
他继续问,看到什么顺嘴问什么,马徽和钱肚史对答如流。</p>
“江宁县的官员有来过?”朱元璋高兴之后,快吃饭了,大家去那边准备就餐,他问黄里长县里的事情。</p>
本地属于应天府江宁县,以前没有胭脂河,江宁县的官员才不会到这里管事情,田赋与劳役全不管。</p>
“来了,就是过来看看,吃顿饭就回去,一个月来一次。都是马掌柜和钱掌柜他们接待。</p>
斜对面的也是那里的百货商店掌柜跟县里的官员说话,咱们百姓没什么可说的。</p>
而且咱不用听江宁县的话,咱听下丘村的,有事去南京找下丘村的人,比不找江宁县的强?”</p>
黄里长介绍着情况,江宁县的县衙每月来一次人转转。</p>
然后不收本地的田赋,更不让人去哪里干活。</p>
应天府需要别处往那里输送物资,这里的百姓别看不收田赋,其实也为南京贡献着力量。</p>
他们修码头,让人停留和补给,蛋多了,一部分卖给过路的人,一部分送到南京。</p>
然后更多的人跑过来,入籍后呆在湖边生活,开出来的地越来越多,还有了木匠、铁匠、正在建窑的技术型百姓。</p>
等繁荣起来后,再收税和田赋,那时百姓不会再跑了,因为不在乎交的那点钱和东西了。</p>
徭役更不用,百姓自己天天找活儿干,修路,一天修一天。</p>
这边的在东岸,回跑到西岸去修,那边下丘村顺着河流和湖泊边缘,一直到南京秦淮河旁边位置,都需要陆路。</p>
河两岸有一边存在陆路就行,想过另一边,那不是有桥嘛!</p>
故此朱元璋的队伍陆路过来速度就快,路况好。</p>try{ggauto();} catch(ex){}
“不管事其实才是最好的,确实用不到他们。”朱元璋听黄里长说完,给予赞成。</p>
好的官员有时候不一定非得搞事情,百姓自己懂得怎么做,非要让人家干别的,那不是折腾人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