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再相见(2 / 2)

五百亲卫被安置在了汴梁城南边的南青城一带,租赁了一座寺庙作住所。</p>

寺中的老和尚本来还不太情愿,不过在钢刀和成堆的银钱面前,和尚们终究还是选择了从心。</p>

倒也不是所有的亲卫都住在寺庙里,些个与头领们较为亲近的亲卫,则随着十头领去了城中馆驿所居住,也有几个心慕汴京繁华,且手里有些闲钱的,则去了城中的客栈享受些。</p>

二狗却自乔装一番,偷偷的进了城。</p>

不过进了汴梁城之后,二狗并没有急着去见任何人,而是先对京师的局势进行了一番了解。</p>

要说当前大宋朝堂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当属几天前由尚书左仆射蔡京提议,赵官家徽宗皇帝亲撰的《元党籍碑》,刻立于端礼门外。</p>

此碑一出,天下为之哗然。</p>

碑上有故宰相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吕大防、刘挚、范纯仁、苏辙等时重之臣及其故旧学生党羽共一百一十七人。</p>

且微宗诏曰:司马光等人子弟不得在京城做官;党人子弟毋得擅自进京;烧毁当年悬挂在景灵西宫的司马光等人画像;皇族不得与“元党人”子女通婚。</p>

名列碑籍且在朝中任官的官员足有二十余人,包括一位六部尚书,三位六部侍郎,以及其他职位大小不等的官员,几乎在没有任何情由的情况下,便因此而丢官去职,被远窜偏远军州。</p>

这是碑籍有名之人的天降噩梦,却也是以蔡京为首的一干所谓的“新新党人”的官场盛宴。</p>

何谓“新新党人”?</p>

自哲宗朝时代的新党魁首章被贬外州,蔡京回京升任右仆射,一跃成为新党第一人。</p>

但是蔡京在整个新党体系当中并不是很受待见,原因就在于他在过去于新旧两党当中左右横跳,不得人心。</p>

于是蔡京便走了两步路子。</p>

首先他拼命的抓住当今皇帝的大腿,肆意结交官家亲近内侍如杨戬、童贯、李彦等人,以至于谏官陈看不过,上书弹劾蔡京,结果陈获罪被斥退,蔡京也被贬江宁,却自迁延不去赴任,待得引发众怒才罢休。</p>

因着陈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结局,从此以后无人再敢以结交内侍的罪名弹劾蔡京。</p>

而蔡京的另一手则是在新党中大肆搞内斗,借着否定章的由头排除异己,但有对蔡京不恭顺附从之辈,便动辄以章党羽的罪名进行打压贬斥。</p>

章被贬斥的罪名是什么?</p>

轻视徽宗,欲追废宣仁太后。</p>

也就是章于大宋的功劳太大,否则换个人顶着这两个罪名,不说抄家灭族,却也得上菜市口走一遭。</p>

看看未来的大明首辅张太岳的下场,就知道章能活到崇宁四年是真的很不容易。</p>

蔡京一边打击原本的旧党,一边在新党中另立门户,并标榜自己才是新党那啥,然后一个所谓的“新新党”就被冠在了脑门上。</p>

当然这只是戏称而已。</p>

天下人无不唾骂【元党人碑】的提议者蔡京,他等却不知,这是蔡京与微宗皇帝合伙搞得一手排除异己,尤其是打击章党羽的无赖手段。</p>

若得按照正常的政――治手段,莫说一下子清理二十多个朝中重臣,就算只废掉一个六部尚书,那也得费老鼻子劲了。</p>

你看这一手多方便,只要写几个名字,然后分化打击一下,清理那些看不顺眼的官员就跟拔小葱一样轻松。</p>

或许有人会问了,这元党人碑上不是只有些个旧党官员的名字吗?根本与章没有一丝关系啊!</p>

肤浅了不是!</p>

谁家搞那啥斗争一上来就开大啊!不得上几个小技能试探一番,待得时机成熟再放大招一锤定音么?!</p>

毕竟这【元党人碑】又不是固定死的,以后再出几版,多添加几个名字简直不要太简单。</p>

第一版的元党人碑相比于另一个时间线出得晚了一年多,且上面的个别名单也有些个变动,比如苏轼的名字就不曾在列。</p>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苏轼就能不受【元党人碑】事件所波及。</p>

因为他是苏辙的兄长,也属党人亲眷之列。</p>

当然苏轼之所以能不被列名于党人碑上,根本原因就在于同为尚书左仆射的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直接把苏轼的名字写进去,就相当于与李格非及其所代表的政――治势力正面开战。</p>

蔡京就算再狂妄也不敢这么干。</p>

除非等到李格非辞去相位以后,他才能不再有所顾忌。</p>

实际上李格非现在的处境已经不是“艰难”两个字就能概括的了。</p>

大宋朝的宰相是一个统称,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尚书左右仆射,门下侍郎等皆可称作宰相。</p>

其中尚书左右仆射二职。历来都是单人独任,几乎从无两人兼任的情况。</p>

但是宋微宗却就故意在不罢去李格非的情况下,将蔡京并任为尚书左仆射,其实他们这就是在故意羞辱李格非,逼他左右为难。</p>

为什么说李格非左右为难?</p>

李格非如果想要保住自己的清名,表示自己不贪恋权位,他就该在蔡京被并任为尚书左仆射的时候自请去职外任。</p>

但是,宋微宗、蔡京等却又故意泄露些内情与李格非,若他去职尚书左仆射,那么蔡京等人便会毫无顾忌的将苏轼的名字列入【元党人碑籍】。</p>

须知此时苏轼已经六十八岁,几近古稀之年,且他半生都漂泊在被贬斥的路上,年老体衰多病,如今好不容易靠着李格非的护持安享几天晚年。</p>

若得被蔡京一伙再度打击贬斥,那就是让苏轼去死。</p>

所以李格非根本就不敢自请去职,只能强自留任。</p>

但是,满朝文武官员却不会感同身受李格非的难处,他们只会认为李格非贪慕权势,恋栈高位,更何况还有蔡京一党在其中煽风点火。</p>

最悲哀的是,李格非还不能分辩,只能一边默默承受众官员的讥讽弹劾,一边顶着压力不曾稍动。</p>

而二狗便自在这个时候,见到了郁郁寡欢的清照小娘子。</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