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府。
燕王朱棣坐在椅子上,手里拎着茶壶,却迟迟没有往桌上的茶杯里倒下去,眉头微微皱着。
此时他的思绪,还停留在今日在奉天殿发生的事上。
他总觉得,这件事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殿下,您还在想今日朝堂上的事?”
站在一旁的一名腰挎长刀的青年迟疑了一下,试探着问道。
此人名为朱能,是朱棣亲信,也是北平燕王府侍卫统领。
“没错,本王总觉得这件事背后似乎还藏着什么秘密,但一时之间本王还无法推断出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朱棣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
“朱允熥虽然阻止了册封大典继续进行,但他反驳刘三吾的时候却无意中将您和秦王一起架在了火上烤!”
“虽然当时陛下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很可能已经因此对您生疑,这恐怕会对您很不利。”
朱能顿了一下,面色凝重的说道。
“不是很可能,而是已经怀疑了!我们这位陛下,为了扶他那个孙儿上位,早已成了惊弓之鸟,但凡涉及党争,绝不会手软!”
“还有,我那个侄儿今日所为,恐怕并非无意!”
朱棣眯了眯眼睛,冷冷的说道。
“您是说,朱允熥是故意将您和秦王牵扯进来?!”
朱能愣了一下,惊讶的问道。
“住口!”
“朱允熥是皇孙,怎可一直直呼名讳!别叫习惯了,小心祸从口出!”
朱棣转头瞪了朱能一眼,不满的责备了一句。
“卑职知错!”
朱能缩了缩脖子,急忙认错。
“现在还不能确定,可是本王总觉得,今日所见的这位侄儿,并非像传闻中说的那样!”
“不过即便父皇因此对我生疑也不要紧,争权夺嫡这种事,自古就是必然的,即便我那个侄儿不说,父皇也未必相信我们这些个皇子会对那把龙椅没有任何想法。”
“否则他也不会那么着急,几年间杀了那么多人!”
“他那么做,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百年之后允炆能顺利接掌皇位吗?只不过这层窗户纸,大家谁都不愿意,也不敢挑破罢了。”
朱棣沉思了一下,继续说道,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朱能恭敬地问道。
有些事,他和面前这位主子也是心知肚明,不必言传。
“怎么办?”
“什么都不用做,静观其变就好,现在着急的不是我们,而是宫里的那位。”
朱棣笑了笑,满不在乎的说道。
“您说的...是太子妃?”
朱能眼前一亮,追问了一句。
“这几年允炆身边有不少朝臣围绕,那些人自然都已经明白了父皇的用意,无非就是想为将来求个前程,允炆虽仁厚,但他那个母妃却不是省油的灯。”
朱棣抿嘴一笑,缓缓说道。
“明白。”
朱能恍然大悟,笑着答应了一声。
“不过我们也不能真的坐视,派人暗中盯着三皇孙,看看他是真的无心之举,还是有所图谋!”
“本王倒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废物。”
朱棣顿了一下,沉声命令道。
几年不见,他也几乎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有这么个侄儿。
“是!”
朱能答应了一声,迅速转身离开。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将桌上的茶杯斟满,仰头一饮而尽。
虽然废物侄儿的一通乱拳阻止了太孙册立大典,也算合他的心意,但他原本所有的布置都是针对朱允炆的。
没想到朱允熥的横空出世,直接打乱了他后面所有的谋划,反倒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
锦绣宫。
傍晚时分,李景隆外出而归,来到了朱允炆所在的书房。
“如何?”
正在手捧着一本古籍专心研读的朱允炆抬头看了一眼,缓缓问道,言语之间透着一丝期待和紧张。
“回禀殿下,经查,三皇孙殿下近日来除了出入青楼艺馆之外,并未和可疑之人接触过,也未曾和朝臣有过来往。”
“只不过,在燕王进京当日,三皇孙的马车也曾在北门附近出现过,但双方并未会面,似乎只是巧遇。”
李景隆拱手一礼,恭敬地说道。
虽然按照辈分来说他和朱允炆是同辈,也是宗亲,而且比朱允炆年纪还要大一点,但论身份,他还是矮朱允炆一头,所以还是秉持着尊卑礼数。
听完李景隆的话,朱允炆终于松了口气,不过想到李景隆的最后一句话,却不由得又有些疑虑,忍不住皱了皱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