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皇帝病危(1 / 2)

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2086 字 2个月前

这世上本就没什么秘密可言,张载和二程自以为作为隐蔽,没人知道。但是他们忘了,有些事情是不需要证据的。

“你们凭什么抓我?”张载扯着嗓子大喊。

“呵呵,横渠先生,既然抓了你,自然有证据,你还是不要浪费精力了!”

“哼!”

张载须发皆乍,厉声怒斥道:“老夫行得正,走得端,无愧于心,你们这是诬陷,朝野自有公论!”

“哈哈哈,这就错了,横渠先生,你真是读书读傻了,当年耆英社的诸位,也是兄弟们抓的,可有什么物议?”

一句话,把张载噎得哑口无言。

他这才猛醒,之前不抓自己,不是因为你多了不起,而是因为你不值得一抓!

对于一个骄傲的人来说,蔑视甚至比杀了他还难受!

张载暴怒,大声吵嚷,拼命挣扎。

只是这些都没有用处了,他被抓了,直接送进了刑部天牢。紧随其后,二程也在一处别院被抓,接着是皇家书院的黄教员,也被抓了起来。

另外和二程关系密切的几个报社,还有书局,全都被封了,相关人员,一并抓了。

王宁安出手不可谓不快,只是眼下还剩下最后的麻烦,那就是二皇子赵宗霖。

不管怎么说,他也是赵祯的骨肉,皇帝此刻龙体堪忧,任何刺激他的事情最好都不要发生,因此二程的案子,王宁安只能让人去彻查,暂时不要公开处置。

赵大叔在过年的一个月里,还是很愉快的,就连精气神都好了很多,去年的冬天,并不寒冷,护城河甚至没有结冰。

立春之后,天气也早早暖和起来,虽然对于农事,未必是什么好消息,但是赵曙已经顾不得什么了,什么都比不上父皇的身体。

他多希望父皇能撑得久一点,最好看到他成婚,看到下一代人,能亲手抱孙子……他小心翼翼照顾着父皇,还给赵祯做了一辆四轮车,赶上天气好的时候,会推着赵祯,在皇宫里转转,有时候,还会到宫墙上走走,眺望繁荣的京城。

虽然赵祯看不见什么了,但是他可以听,可以闻,热闹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打着旋儿,比着赛,热闹无比,有时候一阵风吹来,就有淡淡的香味,颇有生活气息,让人熨帖享受。

赵曙充满了兴奋,告诉赵祯,随着王宁安的新政推开,果然京城的购买力增加了一大截,各种物资涌入,原本就繁荣的店铺商行,居然又多了两成。

还有更多的人准备在春暖花开之后,大展手脚。

除了大宋的商人之外,其他海外各国的商人也陆续赶来,数量之大,超乎想象。

这都是万寿盛典的功劳。

现在整个海外,还有大宋的邻国,无不在讨论大宋的繁荣。

上百万人的巨型都市,十几丈高的超级建筑,琳琅满目的商品,整洁干净的市容,便利到令人发指的设施……几乎每一样,都能让海外发出由衷的赞叹。

大宋的敌国,惶恐不安,而多数和大宋没有太多过节的国家,他们只是惊叹,不敢置信。

富庶、安康、自由、繁荣、广阔、开明……就连最保守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大宋是一个治理最好的国家,堪称各国的表率。

从去岁开始,就出现了许多前来大宋交流的使团。

其中光是倭国就派来了三千人,另外高丽也派了数百人,还有更多的大胡子,通过西域,来到了洛阳。

这个时候,能远渡重洋,万里迢迢,没有穷人。

他们个顶个脑满肠肥,兜里都是真金白银。

偏偏大宋的市面上又是这么繁荣,各种各样的美食充斥其间,琳琅满目的好货,令人目不暇接。

真正到了大宋,才会明白,使团带回去的消息,实在是可怜得很!

大宋就像是一块有无数闪光面的钻石,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到这里的魅力,听别人口述,永远只是一鳞半爪。

很快,越来越多的商人爱上了大宋,他们甚至决定长居大宋。

至于商业,可以交给手下人打理,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个繁华的国度,哪怕一天也不成!

这些外来者,给大宋送来了宝贵的金银物资。

通过采购农副产品,通过修路,通过借贷,这些钱又会流向农村,帮助完成王宁安的规划。

坦白讲,城乡差异逐渐扩大,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事缓则圆,王宁安希望能把危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只要不骤然爆发,他就可以从容布局海外,然后靠着移民和掠夺,解决大宋的问题。

这些外来者不大会去乡村走走,也不太清楚大宋脆弱的一面。

他们只会把看到的东西,用夸张的文字,写在纸张上面。要知道很多国家,还没有纸,他们必须把资料写在羊皮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