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既知即行(1 / 2)

太上章 徐公子胜治 2001 字 2个月前

第四代蒋本之神蒋有基重新任命了一位大祭,这位大祭是神宫中的一名四境修士,如今除了蒋有基这位大成修士之外,蒋本神国中修为最高者就是四境了。他还吩咐大祭,对外宣称神灵闭关修炼,但假如三年都不现身,则打开密室得到传承之物,并继任第五代蒋本之神。

留下此吩咐只为以防万一,蒋有基毕竟已有大成修为,还有祖先留下的五件神器,在人间游历只要足够谨慎且不主动去招惹是非,自保足以。他的计划和第三代蒋本之神一样,先在外游历一年,所以约定三年期限应该是足够长了。如果三年之后他还回不来,那么肯定是遭遇了意外。

将诸事安排妥当,蒋本神国一切照旧,蒋有基便随虎娃和玄源离开了洞天结界。从幽谷中飞出,站在山顶上,可远望汪洋中的碧波,还有山外连绵的田园村寨。蒋有基静立良久无语,整个人就像进入了一种恍惚的状态。

虽然他已经知道蒋本神国的来历以及外面的世界,但终于打开天地牢笼亲身见证这一切,那种感慨和震憾是难以形容的,对此已习以为常的普通人难以理解。

虎娃伸手轻轻拍了拍蒋有基的肩膀。蒋有基这才回过神来,他当即下拜道:“虎君,我有事相求。将来若有可能,请您将蒋本神国挪移至昆仑仙境,并给予指引。”

他这个决定做得可真快!本打算在人间游历一番,并到昆仑仙境转一圈,没想到刚刚离开蒋本神国、远望人烟世界,一愣神的功夫就做出了选择。

蒋有基得到蒋本神国传承时,其感觉和当初的蒋连乔差不多,迫不及待想去人间看看,并考虑如何继承与传承蒋本神国。蒋连乔延续了第二代蒋本之神的做法,当虎娃来到时,他已终于解脱,随即飞升而去。蒋连乔解脱了,可是蒋有基却不能。

打开蒋本神国,让蒋本族人见识外面真正的天地世界,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这样一支妖族出现在如今的东夷之地,略做推演,就会知道将来的种种可能。继续向蒋连乔那么做,就当什么事都没生,蒋有基也不愿意。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蒋本神国能永远传承下去吗?实际上这种概率很小,传承到今天已经很幸运了,那表面上的祥和安宁其实是脆弱的。

第二代蒋本之神殒落于定境,但在此之前,当时的大祭蒋连乔已经突破大成修为。须有大成修为才能继承仙家洞天结界、延续蒋本之神的传承。蒋有基敢保证自己一定不会殒落吗?在其殒落之前,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另一位大成修士吗?

蒋有基当然不能保证,但假如不能,便意味着蒋本神国真正的传承断绝了。就算还有人继续以蒋本之神的面貌和身份出现,谁也不知道蒋本神国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虎娃很了解蒋有基的这种忧虑,因为他可是亲眼见证过步金山小世界以及古天老祖。

蒋本神国好似庇护了蒋本族人,在仙家洞天中无忧无虑地生活与繁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他们其实也是蒋本之神所圈养的羊群。虎娃虽然没有去打探历代蒋本之神的秘法传承,但其实已经看出来了,他也不是没见过类似的修行。

当蒋有基成为新一位蒋本之神、接受全体蒋本族人的膜拜时,虎娃能感受到那纯净而精诚的心愿力,辅以相应的秘法,确实有助于凝炼神魂。以阴神之身修此秘法也许更方便,但活人也并非不可以。

那是一个淳朴而天真的“神国”,蒋本族人越单纯,敬奉神灵的信念就越纯净,就更有助于蒋本之神修炼传承秘法。当初祖神打造此处神国,应该就与他修炼的秘法有关。但是这样的神国只能有一位蒋本之神存在,神宫中的其他弟子若想修为精进,往往需要得到蒋本之神的“分润”。

想必蒋连乔当年也有过类似的种种想法,但后来考虑得越久便难抉择,到最后索性就不再去想。蒋有基如今却正在考虑之中,他想为蒋本族人打开天地牢笼,又不想让他们受到人间的伤害与冲击。

虎娃看着蒋有基道:“你为何不在游历之后,再做出决定?”

蒋有基答道:“当断则断,犹豫则更难决。我此去昆仑仙境,亦为寻找合适之地。”

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刚刚成为蒋本之神,而下意识中还没有适应与接受这个身份,仍将自己视为蒋本族人。若是如今犹豫,等到时日渐久、修行渐深,他已完全适应蒋本之神而非蒋本族人的身份,可能就不会作出这个决定了。

但身为大成修士,既然已有决定,这就是他的心境,也是将来的选择。虎娃又似提醒般地说道:“若是将蒋本神国挪移至昆仑仙境,山河可于天成洞天中长存,但原有的洞天结界却被打开了,与昆仑仙境融为一体。”

蒋有基答道:“就算蒋本神国永远隐迹人间,洞天中亦有生灭,就如天地间自有生灭。但如今圈养族类只为一人之修,又有什么意义?就算洞天结界被打开,在昆仑仙境中亦可设禁制守护其地、自保一方。对于后世的蒋本族人而言,亦有更多的可能。”

虎娃点了点头道:“你之修行,可越先人。”他说的是“修行”而非“修为”,而且说的是“可越”并非“必越”。因为一个人的修为究竟能有多高,谁也不敢保证。

蒋有基又说道:“这是将来之事,我亦不知虎君能否办到。如今我仍是蒋本之神,蒋本神国仍如昨日、以待将来。我很希望此事能生在我为蒋本之神时,若真是那样,那时我可告诉全体族人所有的事情、世界的真相,也让他们亲眼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