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明初四案——胡惟庸(2 / 2)

史事讲将1 徐夏半生 940 字 1个月前

无论史家对胡的品行有如何评价,有一点是公认的,胡惟庸有相才。他把个中书省料理得井井有条,效率极高,然权势亦益炽。明史说:“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末已,朱元璋也觉得不太好玩了,感觉相权有点过重了。比如,涉及官员生杀升降调用之类的事,胡“不奏径行”,就定了;六部奏报,必先取阅,对自己不利的,也可以藏匿不报;还有就是各类官员,争走其门,送礼示好,等等。</p>

这对一向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来说,是绝对不爽的,其实,丞相事务繁多,“不奏径行”也是正常的,如山公文和纷繁政事,丞相当然可以有处置之权。朱元璋最担心的,就是官吏争走其门、争颂其功,最后结党营私,自己被架空了。</p>

纵观胡惟庸就任丞相后的主要政治作为,就是帮助朱元璋整人,作为朱元璋手里的一根“棍子”,朱元璋想整谁,胡惟庸就打谁。那么,胡惟庸帮朱元璋整了哪些人,都是怎么整的呢我们知道,胡惟庸是朱元璋任用的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之前,朱元璋任用过四个丞相。这四个人下场悲惨,或多或少都与胡惟庸有些干系。不少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打天下时的朱元璋队伍,主要靠两大地方派支撑:以刘基为首的浙东派,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建国后,这两派各自形成两大党争集团——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本来,胡惟庸、李善长这批人和朱元璋是一伙的,都是淮人,所以在朱元璋弱化浙东集团时,胡惟庸李善长发挥了重要作用。</p>

所谓的胡谓庸案只是一个借口,目的就在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结果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胡惟庸案实际是一个冤案,明初的冤案又何止这一个。</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