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明宪宗——朱见深(2 / 2)

史事讲将1 徐夏半生 1056 字 1个月前

即位不到一月的朱见深下了一道诏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为文思院副使,这便是“传奉官”之始。“传奉官”是当时人们称呼那些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很明显,这违反了正常的手续,却只是为了满足皇帝或者后宫中某个妃嫔或宦官的愿望。这一举措对制度的破坏,带来了三个后果:</p>

第一,从此,皇帝视官爵为私物。只要皇帝喜欢,他可以随意地任用官员,从而破坏皇帝与官僚士大夫之间的平衡。宪宗自己,也往往一传旨就授官百数十人。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官爵原是“天下公器”,皇帝这样的行为,无疑将官爵变成了“人主私器”。第二,传奉官既然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也就说明其中大部分人是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官职的。对于一个文官政府来说,混杂着一大批出身于军人、僧道、工匠、画士、医官的官员,政府的文化认同性必然产生问题,政府运作中的冲突必然加剧。而传奉官中多数是一些佞幸之人,靠着结交宦官或者行贿的手段取得一官半职,他们的在职也就大大地败坏了吏治。</p>

第三,既然传奉官由宫中旨意直接传授,而又不需要经过吏部覆核,因此,掌握宫中大权的嫔妃及太监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卖官鬻爵。据说,梁芳取中旨授官,累计达1000人。传奉官的泛滥,引起了许多官员的不满。御史张稷上疏,谈及传奉官给朝政带来的混乱,张稷说,自有传奉官后,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识的,武官中竟有从来没拿过弓箭的,自古以来,有这样的政治吗?因此,官员们纷纷请求淘汰传奉官员,宪宗虽然有时也偶尔淘汰一些传奉官,但是总体上是传授的要比淘汰的多。</p>

宪宗在位二十三年,长期不召见大臣,处决政事均经内宦,晚年传旨多倚太监怀恩、覃吉。怀恩犯颜敢谏,覃吉曾在东宫,侍太子读书,两宦在朝中均有美誉。皇后王氏遇事淡然,宫廷诸事多倚万贵妃统领,万贵妃待内宦宫婢甚严,宦官每有流言中伤,诸多失实。万贵妃父万贵,秉性醇谨,每告诫子侄安分自守,万贵死后,子万喜进都指挥同知,恃势骄横贪婪,交结内宦梁芳等以贡物为名谋赏邀利,恶名扬于朝外。</p>

万贵妃病死,据说因怒挞宫婢后,痰涌而死,年约六十岁,传说宪宗郊祭回宫,知贵妃死,悲叹说:“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宪宗辍朝七日,谥万贵妃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葬天寿山,数月之后,宪宗也以忧郁过度而亡。</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