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治水黄河——白昂(2 / 2)

史事讲将1 徐夏半生 1282 字 1个月前

白昂细致考虑到了所有的可能,在修筑河堤的同时,也在河堤下面修筑拦水坝缓解水势。而从河南到江苏,从江苏到山东,数千条大大小小的分流月河开工了,它们仿佛一根又一根坚韧的网线,细细密密,缠住黄河猛兽庞大的身躯。这是一项横跨中原四省的大型水利工程,施工时间却有限得很:必须要赶在第二年雨季到来前完成施工,否则新一轮汛期来临,所有的心血都将化为泡影。</p>

白昂充分延续了朱元璋都不怕的传统,工程监督一丝不苟,违纪官员逮谁办谁,特别是在分流泄洪这一敏感问题上,白昂毫不留情,专拿富户豪强开刀,尽量保护小民百姓家财产,直把几省地方大员折腾得叫苦连天。但也正因如此,整个治河工程进展顺利,但白昂却并未轻松,他隐约感到,自己这个看似完美无暇的治河计划里,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漏洞,这个漏洞,就是山东张秋河。</p>

张秋河西接黄河,东接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北方水路交通的枢纽,而在决定治水成败的引黄入海工程里,黄河经由山东入淮河的整条道路上,它是重要的拐点。正因为特殊的地理缘故,所以长久以来,黄河一发脾气,张秋河准受株连,徐有贞以其独创性的治水方略加以整治,方才太平下来,到白昂前来视察工作的时候,中原大地汪洋一片,这里却依旧太平无事。但白昂却敏锐的发现:这个平静,是暂时的,治水计划的最大漏洞,正在于此。</p>

意识到问题严重的白昂急忙向朝廷写了奏折,建议从山东东平至青县,开凿十二条月河,将部分黄河水引入山东大清河与小清河入海,缓解淮河的分流压力。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略,既避免淮河水患,又解决山东北部旱区的用水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万无一失。然而,白昂收到了中央的回复:不准!白昂的这封奏章送上去后,朝堂里就吵翻了天,几位重臣经过讨论:一致建议是不修!</p>

关键是钱,修水利费钱,国库本身不富裕,追加投资,为的只是一个未必会出现的可能,这不是犯病吗?山东的官员也不干,河南发水干我鸟事,你把黄河水引到我家来,不是给我找麻烦吗,言官们更是把白昂骂得狗血淋头。值得讽刺的是,支持白昂意见的最重要人物,竟然是刘吉,只有他苦口婆心坚持这是防患于未然的最好方法,但他正确的声音,很快就淹没在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里了。</p>

白昂归京后得到褒奖,后被提拔为刑部尚书,继续坚持铁面无私的工作作风,退休后,朱祐樘亲笔为他题写了“宏裕之量,明达之才”八个大字。白昂在河南阳武修筑的长堤,被当地百姓命名为“白堤”;宿州符离河河桥上,也刻有大儒李东阳为他撰写的碑文;保存完好的白氏宗族祠堂,当地人常常去拜祭,连抗战时候杀人如麻的日本鬼子也敬畏三分,路过此处时恭恭敬敬的绕道而行。</p>

黄河再次爆发洪灾,地点成了苏北淮河流域,之后,就有了年近花甲的刘大夏在治河工地上累吐血的故事,那次的黄河决口地正是张秋河。如果听从了白昂当年的意见,这一切是可以避免的。</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