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自爆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正文卷第201章:人长大了,要学会勇敢的去面对“我说你二位到底是在皇城那边干的啥了啊!开始我还满心好奇,你们俩怎么还跑到我这儿来了。”</p>
“亏我还感动了一下,以为你们俩是觉得我在这边一个人太无聊了,过来看看我来的。”</p>
“好嘛,现在看来,伱们这是真觉得我无聊了,给我带点儿刺激的来了是吧?”</p>
“二位,你们到底晕好了没有啊?人家信使都催促好几次了。咱讲道理啊父皇送来的旨意,多半是大哥代笔的,你们这么一直躲着也不是事儿啊!”</p>
“咱能先出来说话不?”</p>
楚泽算是恩师,而朱棣则是自家四哥,这两个人对于朱橚来说、那都绝对是值得自己尊敬的对象。</p>
所以朱棣和楚泽来了衡阳城之后,朱橚都是直接把自己原本住的院子腾了出来。</p>
毕竟朱橚这段时间在衡阳城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p>
虽然一开始来衡阳城的时候,他的名气并不好。</p>
甚至可以说、当地的百姓都已经开始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了。</p>
但是如今不管朱橚走到哪里百姓看到他,那都是满脸热切的向他行礼问好。</p>
甚至,还有人提议要给他修筑庙宇来的。</p>
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楚泽的成全和支持。</p>
这一点是不假</p>
但是,如果就是为了这一点,帮着明显是犯事儿了的楚泽和他四哥就这么拦着送圣旨的信使的话。</p>
朱橚觉得,这多少是有些不划算了点儿。</p>
他承认,如果是危及性命的事,他或许还敢冒着胆子的护送楚泽偷偷离开。</p>
但是如果危险的程度,顶多就是一顿鞭子或者是鞋底子什么的话。</p>
那这明显不值得他冒险啊!</p>
顶多他们俩挨揍的时候自己保证明面上不笑话他们,这就是朱橚自觉能做到的全部了。</p>
所以,在帮着拦了人家两个时辰之后,朱橚也终于是拦不下去了。</p>
于是在信使的催促之下,朱橚干脆直接把人带着来到了朱棣和楚泽装晕避祸的门外。</p>
“先生、四哥!小弟这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二位啊!有些事情、咱们躲是躲不掉的,要学会勇敢的出来面对它知道吗?”</p>
“人家信使也是公务在身,职责所在啊!咱别连累了人家。”</p>
“那什么.你们再不开门的话,我可就让人来把门卸了哈!”</p>
朱橚看着依旧是毫无动静的房门,他最后下了一次通牒之后,直接一挥手,让几个随从直接准备动手卸门了。</p>
而听到外面的动静之后,一直躲在房中的楚泽和朱棣此时也终于肯露面了。</p>
只听见房门被滋啦一下打开之后。</p>
朱棣黑着脸从房间中走了出来。</p>
视线第一时间就看向了有些心虚的朝后退的朱橚。</p>
“老五,好样的啊你。才这么点时间不见、你倒是本事见长了!说起话来都一套一套的了。”</p>
“嘿嘿,四哥谬赞,谬赞了啊!那个啥,先生,你们还是赶紧接旨吧。”</p>
面对自己四哥那有些呛人的话,朱橚嘿嘿一笑之后,下意识的又退后了两步。</p>
“朱橚啊啥叫有些事是躲不掉的、要学会勇敢的去面对啊?我咋就觉得,这话从你口中说出来,有股子幸灾乐祸的味道”</p>
“哈哈哈,哈哈.先生误会,误会了啊!不可能的。我怎么可能幸灾乐祸啊!”</p>
“哈哈哈”</p>
面对楚泽的白眼,朱橚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希望能借此来掩饰自己被看穿的内心。</p>
只要不是真祸及性命的大事,只是单纯的要挨揍了什么的。</p>
那他其实还是很乐意幸灾乐祸一下的。</p>
“燕王殿下,楚泽先生,这是陛下手谕,太子殿下代笔!太子临行前交代了,让先生亲阅!”</p>
“行了.那什么,你先回去复命吧。”</p>
在看到楚泽和燕王可算是出来了之后,前来送信的信使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p>
他也就是个跑腿的,这不管是楚泽还是两位皇子,这摆明了没有一个是他能得罪的啊!</p>
这要是他们真不接旨,他可就真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了啊!</p>
而且再这么拖下去,他也没法回去交差。</p>
眼看着楚泽接过了圣旨之后,直接摆手就要打发他回去了,对于手上的圣旨,那是压根没打算看的时候。</p>
这小信使又不由有些急了起来。</p>
“那个.先生,太子殿下的意思是我还得送回信过去。您要不,现在就先看看吧?”</p>
听到信使这句话之后,楚泽也知道躲估计是真躲不过去了。</p>
于是,深吸了一口气之后,他也只能默默的打开了手中的圣旨。</p>
而朱棣此时也是紧张万分的凑了过来。</p>
想要看看他大哥或者说父皇到底打算怎么收拾他们来的。</p>
而朱橚此时也是凑着脑袋想偷看。</p>try{ggauto();} catch(ex){}
然而注意到他的举动之后的楚泽,直接一晃手中的圣旨,直接将背面怼朱橚脸上去了。</p>
“行了,我看过了,你回去告诉太子,我知道了,心里有数的。”</p>
“遵命!”</p>
终于收到回信之后的信使,可算是松了一口气。</p>
为了防止再出什么意外,他赶紧扭头就开跑。</p>
而院落中,偷看失败的朱橚,看着看完了圣旨之后,情绪一会儿高涨一会儿又低落的不行的楚泽和朱棣二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