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逆向思维反杀(1 / 2)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932 字 2个月前

盛唐挽歌国虽大,好战必亡第105章逆向思维反杀一连三天,黑水国遗址都没有挖出方重勇想要的东西,那些零星散落的钱币倒是挖出来不少,甚至还挖出来不知道是哪个胡商埋下的满满一罐“开元通宝”。</p>

只是在方重勇看来,这些东西都不是自己想要的。</p>

一方面是自己的套路没有进展施展不开,另外一方面,郭子仪也开始催促他提供团结兵的兵员。</p>

朝廷的政令,是有时效性的,并不能一直拖延。入冬之前,团结兵就要部署到位,否则要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现在到入冬也不过一个多月而已。</p>

别说是方重勇这样压根就没想招募团结兵,就算他心急火燎的想办事,只怕一个月以内也很难完成!</p>

因为基哥将方衙内安置在甘州当刺史的本意,也并不是让他去完成任务。</p>

甘州的情况,方重勇搞不定,就是把房玄龄、马周这样的人派来也搞不定,单个人无法改变大局。地方上的民力,是被限定死了的。</p>

无奈之下,方重勇轻车简从的来到黑水左岸的粟特人城旁聚落当中,向他们的首领康居仁索要团结兵名额。</p>

以安氏为首的昭武九姓,在大唐建国之初的时候,做了一笔当世罕见的政治投资,将河西走廊整体的并入到大唐的版图之中。</p>

当初,昭武九姓的兵马大多驻扎在凉州城以南的赤水镇,这便是赤水军的由来。</p>

也就是说,赤水军原本是昭武九姓的兵马,大唐花了一百多年时间,将其变成了直属中央的精锐边军,作为河西走廊的定海神针,不再是昭武九姓的私人部曲。</p>

这可以说是投靠大佬必须要付出的代价。</p>

昭武九姓本身的汉化也很明显,以姓名为例子来说,武周之前,都还有诸如:康萨陁、曹婆罗门、康拂耽延、何伏帝延这样的“怪异名”,一看就知道是昭武九姓出身。</p>

结果到了开元以后,昭武九姓当中类似“康太和”“安思顺”“李抱玉”这样的名字便已经成为主流,甚至中晚唐时都开始参加科举。</p>

若是不看姓氏,基本上分辨不出他们是不是胡人了。</p>

方重勇面前的康居仁,头戴一顶尖尖的帽子,帽子上都镶嵌着各种样式的宝石,看起来就价格不菲。</p>

花纹格子的圆领丝绸长袍明显区别于大唐贵族所穿的圆领长袍,却又吸收了中原的款式规格特征。脚上穿着的乌皮靴倒是与中原差别不大,只是略显“高筒”,完全将脚踝以上包裹了很长一段。</p>

脸上的络腮胡修剪得很工整,一看就是养尊处优之辈。</p>

“方使君的来意,某已经知晓了,只是,这件事很难办。”</p>

康居仁用字正腔圆的长安官话对方重勇说道,不带一点河西地方口音,汉话说得比阿娜耶还标准!</p>

“六千团结兵,是多了一点,康统押愿意出多少人呢?”方重勇疑惑问道。</p>

城旁聚落的管理者被称为“统押”,权力极大!</p>

“一个人十贯,待遇按朝廷制定的团结兵标准来算就行了,不过军饷不能拖欠,而且使君必须定下契约,我们可以出两千人。</p>

我连联络河西诸多城旁一起出兵员,张掖城这里肯定没有那么多。”</p>

康居仁一本正经的说道,完全是一副在商言商的语气。</p>

这个条件很公道,可以说是“市场行情价”,康居仁也没有多要。他毕竟也是大唐朝廷册封的官员,如果没有这个身份,他也无法管理粟特人的城旁了。</p>

只不过,康居仁的条件,方重勇没法去接,光多出来的募兵费用就已经很恐怖了。需要额外支出两万贯,而且这也只能完成三分之一的团结兵定额。</p>

更何况,维护团结兵所需的米粮酱菜等物,则一样不少!</p>

“这个……某先回府衙,之后再答复康统押。”</p>

方重勇面无表情说道,其实心中已经放弃了这个选项。</p>

“嗯,这个无妨的,方使君请便,买卖不成仁义在嘛。</p>

不过方使君也先别走,某看你这位侍女,穿着有些寒酸。她有西域血统,不如穿一些西域的服装,更显丽质。</p>

当然了,礼尚往来,某不会收使君的钱,请使君随我来,去库房挑选衣服吧。”</p>

康居仁微笑说道。</p>

诶?</p>

做生意做我头上了?</p>

方重勇一愣,随即释然。</p>

粟特人亦农亦商,小贵族的身份,可以占到聚落比例的三成以上。他们又是贩卖来自长安与西亚的货物,又是护送商队旅行的护卫,又是管理自家田地与牧场的小农场主。</p>

身份随着需要而变化,非常灵活。</p>

所以康居仁既是一个聚落的管理者,也是一个雇佣兵团的首领,还是一个大商人!他的身份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切换!</p>

如果有需要,他的子弟后代甚至还能在大唐考科举!</p>

粟特人的生存之道,主打的就是“灵活”二字。无论是大唐还是吐蕃或者突厥,都很喜欢雇佣粟特人作为使节或者使节的向导随从。</p>

“去吧,随便挑。”</p>

方重勇对身旁的阿娜耶低声说道。</p>

“会不会不太好啊……”</p>

阿娜耶明显有些意动,但还是觉得似乎不太妥当。</p>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你放心大胆的拿就是了。拿多少都算我的。”</p>

方重勇不动声色的说道,给阿娜耶使了个眼色。</p>

……</p>

方重勇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为团结兵兵员焦头烂额之时,吐蕃对大唐的攻势,已经拉开序幕。</p>

开元二十六年秋,吐蕃攻陇右,破西沧州。唐军兵少不敌,退入洮州,与镇守洮州的漠门军合兵一处,死守洮州城。</p>

这里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海拔还不算高。只不过再往西便是海拔突然高耸的山地台地,因此唐军的势力总是只能在洮州一带稳固,哪怕在西面偶有斩获,也会很快就退回洮州固守。</p>

吐蕃人的进攻方向大大出乎唐庭预料,李隆基连忙下旨给杜希望,让他带兵南下洮州救援!</p>

这条路是直奔关中而去的,河西走廊丢了大唐还能苟延残喘,要是关中都让人长驱直入,那后果可就太严重了。</p>

陇右节度使杜希望,不得不调集陇右第一主力临洮军南下,与漠门军合兵一处。</p>

大唐对阵吐蕃的被动,便在于永远也搞不清楚青藏高原上吐蕃军是如何调度的。在两国对峙的漫长边界线上,吐蕃可以向任意一个位置投入大量兵力,并有与之配套的三个战争策源地,可以随时提供补给。</p>

而大唐想这么玩,就必须得忍受青藏高原的极端气候与高原反应,根本没办法在一处投入大量兵力,即使勉强用兵,也连平时一半的实力都无法发挥出来。</p>

这就导致了在两国漫长的军事斗争中,国力较弱的吐蕃,反而是战略主动的那一方。</p>

吐蕃人不动不要紧,这一动,压力全部都被转移到了河西这边。唐军河西与陇右两个节度府的联合军事行动,还未开始,就被吐蕃人给打乱了节奏。</p>

气得李隆基又下了一道诏令,让河西各州严格执行朝廷秋防令,并派出监察御史到河西节度府督查阳奉阴违之人!</p>try{ggauto();} catch(ex){}

还在甘州苦思对策的方重勇,立刻就感受到了来自长安的寒意。</p>

……</p>

“吐蕃人有异动,自己不想办法,就知道折腾地方。基哥你可是真的狗!”</p>

四下无人,方重勇忍不住骂了一句。</p>

他眼看着那些白亭军士卒与“慕名而来”的民夫,忍不住直皱眉头。</p>

挖了好多天,稀奇古怪的东西挖出来不少,但愣是没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p>

好多次方重勇都打算跪了,直接润回长安,其实对他来说也不难,只要写一封“诉苦”的信给基哥,便能轻易办到。</p>

谁还指望一个十岁大孩子,去解决贤臣良将都处理不好的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