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帝国崛起》更多支持!
第五百五十八章居心不良
崇祯十六年南直隶乡试,以其说是改良,不如说是一次粗暴的破坏。朱元璋权力**极重,对这个国家每一个细节懂不肯放过。甚至规定了他的子民们该怎么吃饭穿衣服,这种事情皇帝都要管,可想而知朱元璋的精力何其旺盛”。
陈燮提到的这两份诏书,是明初朱元璋颁布的两个诏令。看着朱慈烺求知欲旺盛的眼神,陈燮微笑着继续忽悠:“明初大体上继承了元朝的制度,其中佃农和地主关系在《元典章》中的规定极为严苛,佃户基本上就是地主的附属品,随便打死都没事情。太祖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发布了《明皇诏令》,改变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原来的悬殊地位变成了兄弟关系。这样一来,佃农的地位改善了,地主不能随意乒,民心也就稳了。另外一个是匠户,这也是源自元朝的制度,元代匠户过的极苦,给官府干活,不但没工钱,还要自带口粮。洪武十一年,太祖下诏,对在京匠户实施补贴,改善他们生活,这些都是大大的善政。极大的缓和了低层百姓的不满情绪,激发了百姓的工作热情。当时的大明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民生极苦,还要对退到草原的蒙古人作战。这两份诏令,给大明的民生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说到这里,陈燮停下了,笑眯眯的看着朱慈烺在那里坐着,入神的想这里面的道理。好半天才恍然道:“先生的意思。太祖看到了元朝制度不合理的地方,然后就改了。作为后来人,我们要学习太祖这种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当时的制度、法规,进行适当的改良这一做法。不管什么制度,都要立足于眼前。而不是生搬硬套老规矩。”
陈燮竖起一根大拇指,这是真心的表扬这小子了,真是聪明啊,举一反三。
“就是这个道理,大明至今二百年来,其实很多制度都在变化。太祖那会,制定的大学士制度,实际上不过是简单的给太祖做一些文书的整理工作,没有多少实际权利。现在你看看大学士的权利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演变?太祖的时候。没有内廷,现在有了。这又是为什么?将来太子继承大统,一定要记住一个道理,时间的任何事情一直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作为一国之君,要善于发现这些变化,并且在制度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还有一句话,任何调整。都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好了,今天就说这些。还是去看看卷子吧,看完了说说自己的想法。什么都可以说,不要有任何顾忌,你现在就是来学习。”
朱慈烺告辞出来,想了想决定自己要干什么,然后走向那些装落卷的竹筐。正在改卷子的十几位考官。看到他的举动,都好奇的看了过来,但是没人说什么。朱慈烺被围观了,立刻笑着摆手道:“不要管我,你们继续。”
副主考朱大典拱手笑道:“太子殿下自便。”说心里话。朱慈烺在这个地方乱窜,真的很影响工作效率,朱大典就在心里猜,陈燮在里头都跟他说了些什么。这可是储君啊,谁不想好好拍他的马屁啊?可惜,这个时候聪明人都不会凑过去,不是他们拍马屁的时机。
拿起几份被淘汰的卷子,朱慈烺坐在一边自己看了起来,很快就发现,被淘汰的卷子基本上就是两个类型,一个是在八股文的时候,说了以德报怨的话。另外一个,就是农学和算学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过平均分数线的那种,直接就给淘汰了。每个人的卷子,都装在一个信封里,就算改完了也会装回去。所以,朱慈烺查看起来很方便。
一连看了十几份卷子,都是这个情况,朱慈烺心里有谱了,走到朱大典身边道:“朱中丞,我能看看这些选上的卷子么?”朱大典笑着推过来道:“殿下随便看,微臣这里还有事情,就不陪殿下说话了。”说完还回头看看陈燮那里,没开门才回头继续。
话说朱大典都这么小心,可见陈燮在江南的淫威。官绅对陈燮又爱又恨,爱的是这家伙带着大家发财致富,恨的是这货让那些商人来监督官员。以前哪有这些事情啊,当官的为所欲为,御史一年到头也看不到几次。现在倒好,什么咨议局成立,议员就能弹劾官员了。真是太反动了,这个陈燮就是官员的对头嘛。
朱大典是个精明能干的官员,他对陈燮态度很复杂,一方面是敬畏,一方面又是不满。他这种官员,现在是主流。只有阮大铖那种没节操的人,才会毫无原则的紧跟陈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