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驰捷(1 / 2)

犁汉 痴人陈 2962 字 2个月前

从河阳三城到天井关的道路上,车骑塞道,大军逶迤向前。</P></p>

在最中间,巨大的肩舆上,大汉的大将军何进正板着个脸,生着某人的气。他身边参赞的幕僚、伺候的宫人都大气不敢出,深怕自己成了那个撒气的。</P></p>

这些人知道何进为何如此,还不是那个权河阳三城防务,何进的族弟,河阳尉何荣非要劝谏何进留在河阳?</P></p>

而何进气的就是这个。</P></p>

为什么人人都劝自己不要北上,为何都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一定会打败仗?我何进确实不是将种出身,但同不是将种出身的大将军卫青封狼居胥了,自己打一个泰山贼又有何难?</P></p>

本来在京都的时候,幕府的王谦就弄得他烦不胜烦,现在出来了,自己族弟也不相信自己。</P></p>

要不是这小子真的姓何,他必然是要重惩何荣的。想到这里,他又想到了那个假弟弟何苗,据说这小子和刘宏跑到西边后就被闲置了,现在也不知道还活着没有。</P></p>

哼,最好死了。</P></p>

想到这里,何进倒是一阵痛快,也将刚刚的不爽驱散不少。</P></p>

但念头又一转,何进的脸色又拉了下来。</P></p>

他突然想到,要是这一仗真的打输了,他岂不是比那何苗还惨?于是,心情急转直下,更加不爽。</P></p>

而一直小心觑着何进的一众寺人们就见到何进的脸色像个大染缸一样,一会红,一会青,一会黑。</P></p>

这些寺人以前是宫里的,自甘露之变后,他们就被送到了幕府开始伺候何进了。时间久了,这些寺人也对何进有了了解。</P></p>

何进呢,平时还好,待他们这些人也客气,打骂是很少的。但有一点却非常要命,那就是何进一旦陷入思考状态,那整个人特别容易狂躁,这时候要是有人打扰他了,那被夹棍一顿都是轻的。</P></p>

也正是因为如此,以何进的肩舆为中心,都呈现出一种低气压的状态。</P></p>

但何进这边低气压了,队伍的其他地方却快活得热闹。</P></p>

这一次出征,何进集兵五万,那这些军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P></p>

可能何进并不清楚,此时他所带着的这支军队真正的军人可能并没有多少。这庞大的人群中,有豪族少年,有市井浮浪,甚至一些贩夫走卒比比皆是。</P></p>

何进带的不是以北军为核心编练的新军吗?怎么会如此。</P></p>

实际上,一开始的新军的确是一支善战之师,他们以当年平叛黄巾军的北军为核心,统合关东各家豪势的部曲精锐,在崤函战场上屡获殊勋。</P></p>

但和很多外行人以为的不同,实际上维持军队战斗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能打几次仗,或者治安一段时间,军队的战斗力就会极速腐化。</P></p>

而可悲的是,随着关东朝廷的数次内乱,内行的军事人才不断被杀,要不也是如袁绍、曹操一样离开了中枢,这就使得大量的外行人开始主持着新军的建设。</P></p>

在这些人看来,军队就是兵册上的数字,是粮草的消耗,至于具体战力如何,也就是看过几次表演性质的演武,甚至这种演武也是看过几次就不看了。</P></p>

他们天真的以为军队战力一证永证,殊不知,它就和肌肉一样,一旦日子不训练,你那漂亮的肌肉就会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就是一坨肥肉。</P></p>

而现在这坨肥肉就是何进带领的这支军队。</P></p>

在关东诸多诸侯开始各怀鬼胎后,关东朝廷的势力范围就在不断缩水。原先能集兵二十万的京都只能勉强维持十万军旅。</P></p>

而这十万军旅有大概两万是在洛阳盆地的八关上,有两万是在西面的崤函战场上,剩下六万都几乎是宿卫在京都的北军。</P></p>

这六万北军无论是装备还是粮饷都是优于外镇北军的,但京都的浮华和安逸使得这些京都兵战力大打折扣。</P></p>

更要命的一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大量京都的浮浪和市井之徒纷纷挂籍在北军军目上以规避劳役。</P></p>

以前关东人力财力尽归朝廷的时候,这些京都人自然是不用劳役的,但现在艰难了,那就别管是不是窝边草了,先逮住吃饱了再说。</P></p>

但可惜,你朝廷这么想,但也要能做到呀。你这边刚开始按籍开始征派劳役,那边有门路有手段的市井之徒就开始拖籍到了军中。</P></p>

本来,按照体质来说,这些京都人吃得好,见识足,未尝不是一种优质兵员。比如,京都城内是天下识字率最高的地区,随便找一人都能在军中效用。</P></p>

再者说,过往汉室一直奉行以天下供养京都的政策,即便大部分资源都用在了上层人手上,但随便漏一点给底层,也让市井之徒享受了足够的红利。</P></p>

比如京都明明不产粟,但这里的粟的价格却格外低,甚至仓城那还常有施舍陈米的福利,所以大汉人都知道,但凡是条狗都想托生在京都。</P></p>

因为在那里,狗真的能吃饱。</P></p>

这样的环境下,可以说能吃饱,能读书,还能和一些不愿意归乡的落拓北军老卒习武,按理说是该出精兵的。</P></p>

但可惜,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P></p>

那些老北军无不都是来自边地,这些人闻边鼓,习武备,练锋镝,最后在边地的战事中成长为军中豪杰。</P></p>

但京都呢?包戈甲,销锋镝,至老不闻战声,纵然强壮爱角抵拔河,乐以私斗。</P></p>

可是呢?一旦有事,这些人两股颤栗,私斗时的武勇一点也见不到。那拔河练出来的强壮体魄,这会也披不得甲,纯纯绣花枕头。</P></p>

所以军中多了这样的人,其军心战力如何能好。</P></p>

而且这还是往好了说的。就实际来说,这些人甚至名在军中,但实际上都各有各都一份生计和差事。</P></p>

大汉的京都是所有大汉人心中的明珠,甚至丝路上的那些小国王子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想生活在京都。</P></p>

但真的到了京都了,这些人又会发现,京都很大,它是整个天下最大的都邑,数十万人都生活在这里。</P></p>

但同时,京都又很小,因为这里的人和事都框在同一个大网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庇护人,每人又都有属于自己的恩主。</P></p>

可能西市里卖胡饼的背后一直向上追溯到步广里的公卿大佬那。</P></p>

在这个城市,每个有权势的大人物都有自己的一帮门客,帮他们做事。有是明面上的,有属于阴暗里的。</P></p>

所以别看京都人很多,但没有一个是多余的。</P></p>

那些托入军籍的市井们几乎都是这些大人物受益下进入的,一方面是能在军中安插人,获得情报,另一方面,避免了劳役,能让手下人做更多事。</P></p>

所以京都的这些北军战斗力到底如何,这些人非常清楚,真正被瞒在鼓里的就是大将军何进。</P></p>

为何王谦反对何进出兵?就是因为他知道此时的京都关东兵最是乌杂。这些人心思活络,一旦有事便会奔逃。人若逃,百人相扇,一军若散,诸军必揺。</P></p>try{ggauto();} catch(ex){}

所以,何进哪里带的是关东健儿啊,压根就是一群京都大爷兵。</P></p>

对此,老何一无所知,还在那巨大华丽的肩舆里内耗。</P></p>

……</P></p>

关东大军的前方,整个队列都充斥着欢快的氛围,大多数军士都将这一次行军当成了踏春出游。</P></p>

京都人,三月春游踏青本是公卿子弟的乐趣,现在他们这些市井人也能有此一乐,美滋滋。</P></p>

要知道,这些人刚从京都出发的时候可不是这样。</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