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节 半年平印度(2 / 2)

由于不肯,或者不敢,或者高度文明的原因,他们不屑于使用暴力,结果就是他们只能继续成为中国和英国的殖民地。

客观来说,公司统治下的印度地区,相对对公司的认可度更高一些,而英属印度的矛盾更大一些。

但这都不是公司对统治区资源动员能力更强的原因,只是公司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建立的集权制更高效罢了,英国不肯投入资源扫平障碍,维持着一个复杂的直接统治加土邦统治,同时还有包税商间接征税的制度,是不可能从上到下动员整个印度人的的力量的。

中国基于大一统制度,行政上集权,乡村推行保甲制度,可以将命令执行到每家每户,因此能够建立严格的兵役制度,而英国本国还是募兵制的情况下,让他们在印度建立代价高昂的义务兵役制不现实。

结果就是,他们高榨取制度下,只能维持150万,最多200万軍队,而非洲公司动员之后,迅速武装起了500万人,根本就不用本土軍队,就对英属印度产生了压倒性优势。

皇太子的命令,也传达到了印度,要求非洲公司最多用半年时间,攻占整个印度,将英国势力从印度驱逐出去。

仗虽然是非洲公司负责在打,但因为这是国战,所以中国政府将承担所有的军费。而且给予非洲公司大量利益回报,比如政府承诺,攻占整个印度之后,原则上,将以印度半岛中部山脉的分水岭为界,以北地区都划归非洲公司管辖,这样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将全都纳入公司之下,印度河和孟加拉之间就彻底连为一体,中间没有一寸英国占领的土地。中国政府只会将印度半岛南部地区,跟锡兰岛组成一个海外省,目的是为了控制通往印度洋的保克海峡。对于英属印度上的那些土邦,暂时维持现状,战后再讨论这些地区的权力问题。

这些利益回报,并不是白给的,尽管是非洲公司打下的土地,可根据公司的相关制度,公司领地的最高主权可一直都是皇帝的,没有皇帝的授权,公司占领的土地就没有合法性。所以皇太子承诺非洲公司可以得到整个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就是一个巨大的利益。这个利益足以让他们打这场战争,而且战后会做出评估,折算成军费,多的不退,少的,政府全额承担。所以政府承担军费,只是一个商业上的说法,并不是直接将钱打入非洲公司账上。

而非洲公司战争期间支付的军费,一方面是靠领地内的税收支持,一方面则是通过发行债券融资,而他们发行的债券,得到政府信用担保,胜利了,他们得到的利益,可以抵充这笔债务,失败了,则政府承担所有的军费支出,如果割让了土地,也进行商业评估,割让的土地折成资金,由政府补偿给非洲公司。

这种制度早就形成了模式,上次战争中就是这样,非洲公司作为主力打赢的战争,最后他们得到了东孟加拉和恒河以北的土地,最后评估的结果,以英国人在该地三十年的税收结余作为标准,最后政府没有向非洲公司承担任何军费,因为英国人在梦家里榨取的财富,实在是太多了,三十年中的榨取的财富超过20亿英镑,远超公司军费支出,政府最后也没有让公司来补偿政府,结果这笔远超开支的财富,反倒让非洲公司的股票大涨了一波。

这次皇太子的承诺同样慷慨,整个恒河以南的大平原,西孟加拉地区,这都是英国人已经开发出来的富庶地区,冲抵军费是绰绰有余了,结果在战争刚刚开始,非洲公司发行的战争债券,不但利率极低,甚至远低于德国人的国债利率,而且他们的股票再一次大涨。

只是皇太子的条件也同样苛刻,非洲公司必须在半年之内攻占印度。

这并不是皇太子给非洲公司制造麻烦,只是因为皇太子不愿意战争持续太久。因为他面对的内政外交状态,不允许他像他父亲那样,打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