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觉寺和尚(1 / 2)

村西南角,坐落着一间规模不大的寺庙叫做皇觉寺。

朱漆的大门早已经没了颜色,门槛破烂,起码有个二三十年没有换新了,一定能是四大金刚横眉怒目,韦驮菩萨的降魔杵。

二进是大雄宝殿,三进是禅堂。左边是伽蓝殿,右边是祖师殿。

佛像油漆都剥落了,金身灰扑扑的看起来就像是掉进了泥沟里。

院子里到处都是杂草,甚至连房顶上都是,石板也是凹凸不平坎坷的,让人一走就能摔一个大跟头。

就在这落魄的皇觉寺中,八九个穿着寒碜,讲佛理都说不清楚,光会念两句阿弥陀佛,忽悠别人捐钱捐粮的和尚。

此时正站在一起愁眉苦脸。

“这日子没法过了,平日里还能靠些田租粮过日子,如今地都快要晒白了,十成的粮食半成都剩不下,别说交租了,看见咱们过去,恨不得连咱们几个和尚都一起吃了。”

“佃户还倒罢了,这些大户人家也是邪了门了,灾荒年这么个死人法,他们愣是不做法事,如果像往年一样,找些机会去练些倒头经,做做法事得了一点钱,谁不说大鱼大肉总归是能吃饱的。”

另一个人叹气道:“你当他们真信吗?只不过是求个安慰罢了,绝大多数的地主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现在店户都忙着收粮食,饿的全身没劲,谁去关心地主家,有没有给人做法事啊?”

又一人道:“你们几个抱怨又有什么用?师傅是打定主意了。前两天你们也不是没有看到,师傅,师叔加在一起,跟十几个佃户一起吵架都已经吼着要送官了,这帮泥腿子也丝毫不退。

这年头要粮食没有要命一条啊,我看啊,皇觉寺也呆不下去了,还是趁早另找出路的好!”

旁边一人摇头道:“这都几百年了,还是第一次听说有寺庙闹饥荒了,和尚口大吃十方,连和尚都已经吃不饱了,其他的地方恐怕都已经活不下去了吧。”

“那也没辙,师娘已经发话了,说是先打发挂单的和尚走路,然后就叫师伯师叔们出门云游,我估计用不上10天,除了师傅一家子,咱们这些师兄弟都需要各奔前程。各位师兄弟还是尽早做准备,多去后院禅房转一转,说不定多拿上一样东西,路上就能少受一日罪。”

众人听他说话都是微微一愣。

沉默了几秒钟之后,竟然不约而同的转身走向后面。

身后的墙角处传出来一个老和尚,满脸的慈眉善目,雪白的眉毛都快要到下巴了,他看着几个徒弟的背影,幽幽的叹了一口气。

“这帮傻徒弟,明知道师娘的话传了出来,还想不到师娘会将东西收起来吗?你能找到一根木鱼,我就算你赢!”

说罢他又摇了摇头:“就这个脑子出去不出两个月准成路旁的尸体。师徒也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呀。”

正在叹息着他身后传出来一个背着包裹的中年妇人。

皮肤白皙,穿着精致而整齐,光是看她的神态气质,就知道不是从小门小户出来的。

可惜这妇人美则美矣,眼角带着三分刁钻,将她整个面容的气质破坏殆尽。

特别是和老和尚站在一起,两人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将妇人的刁钻刻薄之气衬托的更加明显。

妇人走过来,一巴掌拍在和尚的背后骂道:“不赶紧出门,你还在这里絮絮叨叨些什么?又念你那些狗屁不通的经文?”

老和尚默然不语。

“别给我装死,拿着你的破东西赶紧走!”

不然甩过来一个小包裹,老和尚拿过来小心的打开,从里面取出了一顶草帽,一个木鱼,一个瓦钵。

然后将包袱重新系好,背在了肩膀上。

回头看了一眼禅房的方向,在妇人的催促下,硬着头皮离开了寺庙。

出了庙门,妇人明显放松了下来。

“这一次咱们要去的地方很明确,就是村东头的老朱家,还记得十几年前他们家老四体弱多病得给你做徒弟,如今名字还挂在皇觉寺上呢。

这小子虽然也就呆了一年左右,可毕竟是有师徒之名,如今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明明是灾荒连年他们家却陡然而富,前些天听不少来上香的妇人念叨,说是他们家里新建成的宅院里,天天往外冒高粱米饭的香气。

这可是了不得呀,这年头谁家吃一顿高粱米饭都能高兴一个月了,他们老朱家何德何能竟然天天吃。

再者说来,你是他师傅呀,师傅有难去徒弟家吃个一年半载也不算什么大事儿,这个道理给谁说都说得通。”

妇人絮絮叨叨对抓住了一个大户,以后用不着饿肚子深感兴奋。

老和尚轻叹一口气没有说话。

他虽然收租必是佃户,放斋逼死欠债人,做法装神弄鬼糊弄人,但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和尚。

“吃一年半载还了得,太过分,太过分了。三个月还差不多!”

村子本来就不大,两个人走了,没有半个时辰就来到了一户高门大院之前。

妇人使了一个眼色,老和尚将木鱼拿在手里一边敲着一边上去敲门。

别以为这是什么高僧风范,实际上是怕被狗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