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政自是必然,古人云,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被项氏和少数楚国大贵族昭景屈复辟的楚国,必须灭亡!这天下,只能有一个中央!由夏公秉政的朝廷!一个国家,一种度量衡,一套律令!
这套说辞从一个儒生嘴里说出来怪怪的,但黑夫已经明白了,跟乡贤打交道,就得派叔孙通这种大儒去忽悠。
还是要复用秦始皇之律令啊
陈地父老的代表们面面相觑,过去十多年里,他们可受够繁密苛刻的秦律了。
不然。
叔孙通却摇头道:秦始皇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之故也。夏公也嫌秦始皇胡亥时律法太苛太密,故令法吏攈樜秦法,废其过于苛刻难行者,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如今御史府尚在损益,到了摄政二年,便要推行了!
他描述那新的《九章律》里令人心动的部分:
废除具五刑车裂族三族等,仅仅保留腰斩枭首弃市。
此外,还将废除大多数肉刑!
此言当真!?
陈地父老士人们一下子都直起身子来,面露欣喜。
秦律里的肉刑有很多种,比如黥(刺面)劓(割掉鼻子)刖(砍脚)宫(你懂的)等,既是残害身体,也是侮辱性的。而受刑的人,一般是作为官府役使的奴隶:黥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
但秦律这东西很容易触犯,又少有容情,一时间受肉刑者越来越多,哪有那么多宫苑需要人守啊,于是身体残疾的奴隶遍布民间。
眼下黑夫决定废止部分肉刑。
劓刑彻底废除,黥改为仅死缓犯才打上的标记,髡刑等剃头刮胡须的刑罚,提高惩处标准,刖改为斩左右脚趾,同样能起到防止逃跑的作用,宫刑只给强暴犯,尤其是那些有个人爱好的恋童禽兽留着!
叔孙通此刻不由感慨道:古时无肉刑而天下安宁,而秦始皇帝时,肉刑有九却动乱不止,故夏公减之。
言罢扫视陈地父老士人,他们果然赞不绝口,连道:夏公仁德!
削减刑罚,这让不少人松了口气,看样子,夏公也不打算追究他们从贼之罪——按理说陈人皆反,整个陈地几十万人口,哪追究得过来。
眼下距离摄政二年,还有三个月,陈人已盼着这新律令早点推行了。
而减租的事,也颇为让人心动,要知道,楚军为了维持战争,对民间的横征暴敛,可不亚于秦啊,他们对齐政,反倒挺期盼的,政齐了,日子就安稳。
叔孙通继续道:
修教亦然,既然车轨度量货币皆一,书同文也势必推行,全天下都必须用统一的文字,而废除各自的异形文字。日后夏公将兴建郡学,招收本地士庶子弟入学,用隶书文字,在郡中进行考试!不仅考律令雅言,也考史礼数等,以选拔人才,下可于郡县乡邑任小吏,上可入朝廷为大吏!
虽然受过楚式教育的地方乡绅们更习惯楚文字,平日交流也肯定以楚言为主,但经过十余年驯化,会隶书,说关中雅言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对这点,他们的反对远没有当年书同文刚刚推行时大了,对自家子弟有机会获得跻身之阶,亦十分欣喜。
黑夫也有自己的考虑,他认为,秦始皇帝时书同文虽是划时代的大好事,但在推广文字和普通话上,要靠利益和教育,而不是一道行政命令下来,就希望所有人一夜之间就全会讲——后世直到二十一世纪,偏远地区不会普通话的还一大堆呢,还能全抓起来杀头不成?
所以语言可以商榷,毕竟方言惯性太大,非数百年不能改,但文字,却是必须统一的,这是中国能保持大一统两千多年的最大因素。
而且统一文字,相比于统一语言更易,因为只需要强迫占人口百分之一的士人就行。为了恰饭,为了进入上升阶梯,士人会努力学习,一代人后,六国的异字便少有人认得了,而后再通过他们去影响99的文盲。
接着,叔孙通就说到了陈人最关心的点了:
因俗而治。
楚人依然可以穿着楚服,说着楚言,用着楚礼,吃着楚地食物,祭祀自己的神祗,不会视为淫祠而毁弃,甚至可以学诗书,官府亦不予禁。
不论贵庶,除了遵循律令,日常起居习俗,皆不会变。
而县中长吏朝廷委派,然乡里之中,皆用长者,三老仍将为三老,里长仍将为里长。
说着说着,乡中的印绶便端了上来,有三老的,也有啬夫的,愿意来此的陈地士人,都被委任为吏——虽然他们过去也大多做过秦吏。
还望诸君能多多宣扬夏公之政,使楚人放下敌意,让陈地,早日恢复安宁!
伯禽封鲁,过了三年方来报政,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故迟。’
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太公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周公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後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听了叔孙通的回报后,黑夫笑道:秦始皇帝当年选了伯禽之法,而如今,我却要选择太公之策了。
虽然,他们的初衷都是一样的:让天下真正一统,不仅是行政上,还有文化上,真正实现九州同贯,六合同风的目标!
但秦始皇帝,采取的是下达行政命令,想要通过严苛律令,禁绝地方文化,来推行和建立一整套行为规范
看上去很不错啊,但醒醒吧,这是关东,不是关西。
地方上有盘根错节的关系始皇想单纯靠律令改变维系了几百年的准则和风俗,势必流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