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之所以愿意听刘德明的,除了他是村长外,还因为他是村里第一个开塑料加工厂的人,当初从一条简易的瓶片生产线做起,用了七年的时候,他把穷得丁当响的魏河村带成了富裕村。
就塑料颗粒而言,三十吨的日产量已经可以比拟一家中型塑料制粒厂,是完全可以和化纤厂直接对接的。刘德明之所以卖给塑料颗粒收购公司而不和化纤厂合作,自有他的苦衷,因为他曾经被化纤厂坑过。
当初给化纤厂供货,合同签的是货款一季度一结,结果到结账的时候,化纤厂的领导一拖再拖,四年过去了,化纤厂领导都换了两拨,七十多万的货款到现在连三分之一都没有要回来。
从此以后,对化纤厂怀恨在心的刘德明宁可把塑料颗粒贱卖给二手收购公司也不愿意再和化纤厂打交道。
刚开始全村如同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塑料颗粒一直卖不上价钱,刘德明见这样不是办法,他把大家召集起来,拧成一股绳统一出售,这样一来,价钱迅速稳定了下来,村民利益也逐渐得到了保障。
这样做除了拥有家庭作坊的村民得到实惠外,刘德明的好处也是不少,要想从渭河村拉走塑料颗粒,必须得他这个村长点头拍板才行,于是许多塑料颗粒收购公司开始拎着大包小包找刘德明走后门。
吃过午饭,神色悠哉的刘德明正在客厅里喝茶,大门外突然传来敲门声。
“来了来了,别敲了。”披着大衣的刘德明一边嚷嚷一边打开了大门。往外一看,三个陌生的年轻男子站在门口,身后停了一辆停着一辆黑色的大切诺基,站在中间身穿黑色羽绒服的是一个年约二十左右的小伙子,另外两人二十出头,站在那面无表情的望着自己。
这三个年轻人正是孟涛、卫军和新来的赵海,在接到孟涛让自己打探魏河村塑料颗粒的情况后,卫军带着赵海仅用了三天时间便完成了任务,事不宜迟,到租车公司租了一辆大切便带着卫军二人奔PY县而来。
到了魏河村后,在卫军的指引下,直奔村长刘德明家。
“你们是干什么的?”望着孟涛三人,刘德明疑惑的问道。
“您好,请问你是刘村长吗?”孟涛笑着问道。
“对我是,你们是谁啊?找我有事吗?”由于卫军和赵海眼神太冷,刘德明感到有些莫名的紧张,他不知道对方来找自己什么事。
“刘村长您好,我们是信达塑料厂的,我叫孟涛,来这主要是想和您谈谈塑料颗粒收购的事。”信达是孟涛路上琢磨出的公司名字,孟涛已经决定注册一家公司,专门用来收购塑料颗粒。
原来是收购塑料颗粒的,刘德明暗松了一口气,不耐烦的说道:“不谈了,不谈了,我们这已经有人收购了,你们走吧。”说罢,刘德明就想关上大门。
“刘村长,”孟涛一把撑住门:“生意是谈出来的,我们大老远过来,您先听听我们的条件,如果觉得不合理再赶我们走也不晚呀,您说我说的对不对?”
“不是,你这个小伙子听不明白话吗?我们村的货有人收购了。”说罢,刘德明再次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