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书友,元旦快乐!
河南秋天的夜晚很凉爽,走在回家路上的马庆昌脸色却如同冬天般阴冷。洛阳水席乃是中华的传统宴席,也就是说,不便宜。花了这么多钱,洛阳税务局长尤庸刚上了八道凉菜之后起身告辞。作为名义上召集人的洛阳知府王全乐也恼怒的起身拂袖而去。剩下的几个陪坐官员都讪讪的,却还是吃完了全套水席之后才离开。
如果这些人也跟着知府王全乐离开,马庆昌大概还不会这么恼火。这帮不帮忙办事只是凑趣的家伙却大吃一顿,这简直是本末倒置。更何况那些家伙们并不会因为这顿饭而记了马庆昌的好处。他们只是陪坐而已,主角并不是他们。
进了家门,立刻有几人迎了出来,簇拥着马庆昌进了正屋。看几个人都试探着想询问,马庆昌恼怒的说道:“让你们回去告诉庄里人,你们去了么?”
几个人脸色登时就变得紧张起来,其中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年人迟疑着反问:“马爸爸,你不是说能把事情了结么!”
马庆昌立刻大怒。他之前的确说过这样的话,但是那明显不可能了。在马庆昌请洛阳知府王全乐出来调停的时候,王全乐就说的明白,不用想着息事宁人,打人的家伙必须交出来惩处。
自己所说的大话被戳穿,马庆昌怒道:“你们打了人,还想这么了事不成?”
几个庄里来的人物听到马庆昌出尔反尔,先是讶异,那四十来岁的老头子先恢复了正常。他努力收起不满的表情,继续说道:“马爸爸,我们问过了,没人承认说自己打过人。”
“你们没打人,难道那些税务局的人是自己打了自己么?”马庆昌的声音已经变得阴冷。
一个三十岁的中年人听马庆昌语气不善,不满的说道:“汉人从来都奸诈狡猾,他们为了陷害我们,定然是编造瞎话。”
听到这话,马庆昌心中杀气大盛。如果此事手里有刀,他很想一刀捅死这货。但是马庆昌手里没有刀,而且片刻的暴怒之后,马庆昌也觉得自己有点过了。由几个信真神教的村子组成的大庄子这些年一直没有纳税,但是他们的粮食可都卖了。掌握卖粮的就是马庆昌。
大宋官场人员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是在临安总投降之后并没有投降的文人,他们跟着赵嘉仁继续对抗蒙古。另一部分就是赵嘉仁自己培养起来的学生、军人等干部。马庆昌并非两类人中的任何一类。大宋收复洛阳地区之后,马庆昌以当地人的身份帮助大宋联络洛阳地方上人物,一步步混上了现在的位置。
一个官场上的另类人物想在官场上立足,庄子里卖粮的钱起了极大作用。
努力压住了心中的怒气,马庆昌叹道:“你们可知大宋官家组建了税警么?上次去庄里的只是税务局的人,他们手里没有枪。现在汉人的税警已经准备前去庄子里,他们手里可都有火枪。咱们能比蒙古人还厉害么?咱们庄子里的马怎么来的,你们忘记了么?”
听了马庆昌的话,四十来岁的老头子惊了,他连忙问:“马爸爸,官军要用火枪对付咱们?”
十几年前,大宋北伐。宋元两国间爆发了黄河战役,眼瞅大宋攻城略地,蒙古骑兵就在洛阳盆地与宋军展开激战。宋军靠了大规模修建兵站,硬是用步兵靠两条腿将数千蒙古骑兵包围住。走投无路的蒙古骑兵向宋军发动了冲击,结果被宋军一举歼灭。
有那么一队漏网之鱼的蒙古军逃进了马庆昌所在的村落,在大元制度里,只要是‘回回’就算是二等人。北方汉人乃是三等人。这些精疲力竭胆战心惊的一等蒙古人此时也不敢再屠村,只能请求马庆昌他们将蒙古人藏匿起来。
马庆昌与村里长老商量之后,就答应了此时。等蒙古骑兵们躲进地窖,马庆昌带人封死地窖。等宋军追击到村里,马庆昌就领着宋军前去挖开地窖,把里面因为窒息死亡的蒙古人拖了出来。
这位四十来岁的老头子当时还是快三十岁的中年人,十几年过去了,他还能记得那些蒙古惨烈的死相。若不是惧怕大宋官军的火枪,这帮蒙古人怎么会如此轻松的就被骗进地窖。据说大元一等人的蒙古人有自己的骄傲,哪怕是死,也要死在马背上。
离开了马背的蒙古人想躲在地窖里逃脱大宋官军的搜索,却卑微的死在地窖里。他们的马匹都归了村里人所有。马庆昌提及了这段往事,他能让村里人信服,靠的就是帮助大家捞了一笔意外横财。
老年人还有当年的回忆,三十岁的中年人和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当年没轮到从地窖里往外拖尸体。于是三十岁的中年人血气方刚的说道:“怕什么,这些年咱们也有了些火枪。”
不用马庆昌开口,老头子马上转身对着中年人怒喝:“你懂个屁!官军人数比咱们村里的人多得很。你能打得过那么多人么?”
中年人不服气的嘟囔道:“整个洛阳府里也没有几个兵……”
对于这样的混人,马庆昌也懒得废话。这厮至少还知道观察一下洛阳城里面的兵力,已经比村里那些敢殴打税警的家伙明白多了。
老头子则是大声训斥了中年人几句,这才转过头陪着笑问马庆昌,“马爸爸,我们能不能不要交人。你和汉人的官员都是好朋友,请他们吃个饭,多说点好话不就行了。”
在蒙古人统治黄河以北的时候,‘汉人’这个名词可不是什么好话。当时大元上下分为三等,汉人就是最低等的三等人。一等人杀了汉人,如果是汉人先挑衅,杀了就杀了。若是一等人无理,也不过是赔点烧埋钱,再赔一头驴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