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鸟时代,变得真特娘的快!”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要是孔子能看到谢松恶声恶气的说出方才的话,他大概会认为谢松是个‘质胜文’的人。也就是说,谢松对时代精准的陈述语句野气十足。
谢松明显没有这种自觉,他气呼呼的摸了根烟点着,满脸的不高兴。与会的几人都是这般的心情,新来不到半年的学社官员李自然叼着烟,大大不高兴的说道:“没想到郝康那小子居然是个滚刀肉,被扣了这么久还是那般模样。不好对付啊。”
“那小子是在咱们大宋留学长大的,哪里会好对付。”谢松跟了一句。声音里充满了利己主义者的愤慨。
李自然之前已经发泄过怒气,此时就叹道:“雅典那边说让郝康回去,我觉得是个办法。扣在这里只是耗着,让郝康回去一定可以引发变化。我觉得郝仁对郝康的做法可不那么地道。也许咱们之前想错了呢。”
谢松虽然心里不快,对李自然的话也有些认可。他慢慢抽着烟卷,脑子快速运转。李自然说出了一个以前没怎么考虑到的问题,郝仁对郝康的反应仔细品味的确不太对劲。先不说郝康这么多年在外,元国国内的实力派对郝康没什么印象。郝康学成回国,正好赶上钦察汗国入侵元国,郝康指挥元国民兵为主力的军队一举击败了钦察汗国的军队,如果郝仁真的想让郝康继位,这是非常好的机会。然而郝仁却把郝康送去蒙古朝廷当官。这个事情仔细思量起来,里面的确有非常耐人寻味的东西。
正在想,就听李自然继续说道:“我现在很怀疑郝仁是想自己回国,把郝康留在蒙古朝廷。要是这样的话,我们何必非得如郝仁所愿。”
谢松不得不说道:“若是如此,咱们送郝康回元国岂不是要让郝仁大大不高兴么。”
“他不高兴又能如何?郝康回到元国,郝仁就更有办法安排郝康。难道因为这个原因就不和咱们做生意?他要是那么说,就说明郝仁早就准备和咱们翻脸。”李自然按照局面而不是感觉做了分析。
谢松点点头。原本蒙古与天竺奴隶王朝的战争已经让他看到局面的变化,不管哪一方胜利都必然极大影响两河流域与东地中海的局面。大宋对于天竺奴隶王朝有不少了解,如果是奴隶王朝胜利,没有海上力量的奴隶王朝对东地中海的影响反倒不大。胜利的一方若是蒙古朝廷,这件事可就得加入很不妙的考量。任何国家在某个方面大胜之后,都不会就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进入战争状态并且习惯战争状态的国家必然会继续用兵。
大宋自己就是个例子。赵官家收复了开封之后就罢兵了么?夺回北宋旧地之后就停手了么?在六百年后重新把汉人的战线推进到阴山之后就选择和平了么?
赵官家已经是非常谨慎使用军事力量的皇帝,他的每一步都充分考虑到经济因素,所以大宋旗帜所到之处,即便没有赚大钱也不至于赔钱。从朝廷手指头缝里不经意流出来的那点好处就让大宋百万计的人吃的满嘴流油。谢松自己到底赚了多少,他非常清楚。
按照胜利之后不会罢兵的规律,蒙古朝廷胜利的可能性在谢松看来更具威胁。想明白了这点,谢松才继续开口,“如果从给蒙古人添乱的角度,我赞成把郝康送回去。”
“嗯。”李自然应道:“我觉得雅典那边应该是想的更多。谢主任,你觉得到底会怎么乱?”
“怎么乱都行。咱们这边倒是要更早做准备。蒙古朝廷要是赢了,他们真的会放着东地中海这边不管么?依照蒙古人的性格,他们大概不会只去抢天竺。就算是抢了几年,终究还是会向咱们这边看。”
李自然一惊,很快就如梦方醒的答道:“你说的有理,我竟然忘记了这点。的确,的确。他们若是劳师远征天竺,胜负未知。挟着胜利的士气攻入东罗马明显容易的多。”
与聪明人合作让谢松非常满意,至少他不用费力说服李自然。高兴了没一分钟,谢松想起别的事情,认不出嘲讽的说道:“雅典那边应该更聪明。可他们好歹说的明白点,也省的咱们瞎猜。”
李自然则笑道:“时代变化太快,雅典那边也不敢保证会发生什么。”
谢松也懒得为雅典那边做解释,他立刻坐直了身体,“你觉得用粮食为借口说服东罗马朝廷的可能会多大?”
“你是怕东罗马那边有自己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