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建造地狱《二十五》(2 / 2)

陋俗之扎纸人 雁风 1954 字 2个月前

望乡台,构筑阴阳两个世界。

站在上边,能最后一眼见生前亲人,了却心愿,听着简单,却也是最难的部分。

望乡台,原指古代久戍不归或流落外地的人为眺望故乡而登临的高台。

后来,随着道教鬼神观念的成熟和佛教地狱体系的引入,道教逐步把望乡台从现实建筑演变为虚幻存在﹐成为神话传说中,进入地狱的鬼魂们可以眺望阳世家中情况的地方,有时也借指阴间。

在中国古代,有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民间传说中的第一清官包拯(俗称包公、老包),在死后出任阴间的阎王的传说。

据说,包拯最初是出任的是第一殿阎罗王,因为地狱第一殿是距离阳间最近的地狱建筑,又因进入第一殿时各路鬼魂尚没有饮孟婆汤,鬼魂们对阳间的生活和亲人们还存有眷恋之心,因而常常有鬼魂登上阴间的名山,企图再回望一下阳间的情景,但他们却无法望见。在这种思亲欲见却不得相见的煎熬中,不少的鬼魂都在深夜暗自啼哭,声音悲惨,催人泪下。作为第一殿阎罗天子的包拯心地善良,大慈大悲,听闻此事,动了恻隐之心,命鬼差建筑了望乡台,并将其迁至天子殿旁边,允准阴曹亡魂遥望自己生时的家乡与亲人。因此,望乡台又称"思乡岭",成为了阴间鬼魂遥望阳间的窗口和活人与死人联络感情的圣地。后来,因为包拯过于慈悲,而且怜悯屈死,执掌第一殿之时,多次放鬼魂还阳伸雪,被降调至第五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望乡台也随之迁移。

“这的确是个难题!”

崔府君吐了口大气,继续说道,“据古代传说描述……望乡台的建造结构相当奇异……上宽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条石级小路外……其余尽是刀山剑树……十分险峻……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见。”

我道,“以我的道行能力,连南方都无法覆盖,更别说什么得见五大洲了。”

生命体。

终归是血肉之躯,无法比肩太阳、月亮,怎么可能照亮整个阳间。

想到此,我只得道,“崔府君,要不这样,暂时不建造望乡台。”

“望乡台上再望乡,回首故国泪茫茫”

崔府君又道,“望乡台的传说寄托了远国游子和背井离乡之人对于故里的无限思念……进入鬼门关……鬼魂若不看尽最后一眼……阴念不甘……恐怕以后……会有持续不断的骚乱。”

我道,“除非,能有一盏堪比皓月当空的冥灯,在夜里,洒尽阳间。”

我的身上,虽然有鬼船冥灯,不过连秦岭大山都覆盖不完。

崔府君道,“林大人……或许……我们可以借鉴丰都名山上的望乡台?”

我道,“有用?”

崔府君立即道,“那座望乡台……不知什么年代建造……高楹曲栏……巍峨宏伟……耸立云端……更主要是……可以按照上边的符箓画纹。”

我道,“天亮,我就走一趟。”

崔府君却是摇头,“林大人……到那边有一段距离……你最好现在出发……天亮前到达……很快就能返回!”崔府君的意思,这片大山,不能没有我坐镇护佑。

我道,“崔府君,临摹那些符号,当真有用?”

崔府君道,“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试一试!”

没办法。

只能招来鬼车鸟准备出发,没有带其他人,还是和大黑狗一起上路。

“黄泉路前难再归。”

“奈何桥上道奈何。”

“是非不渡忘川河。”

“三生石前无对错。”

“望乡台边会孟婆。”

……

朝着大山,大黑狗“直立”起来,人模狗样的,狗脸升起一种人的“丰富表情”,仿佛一个沧桑的饱学之士,一句句在那有感而发。

我忍不住道,“大黑狗,你这胡诌还是很有诗意的!”

迎着冰冷的高空风浪,大黑狗一脸陶醉,道,“那当然……狗爷我……可不一般……我可是满腹经纶的……上天难寻的好狗。”

呃!

也不知道他的自我陶醉,是在赞赏自己,还是在咒骂自己。

为了加快速度。

我将几块缔命石交给鬼车鸟,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得到了好处,以及我口头上的承诺利益,来了精神的鬼车鸟,一下将速度几乎翻倍。

天亮前,我们到达了丰都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