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一语惊醒梦中人(1 / 2)

说到上课,虽然李子夜作为老师,知道古蜀铭文的所有答案。但他的那些谜语,说实话都是临时瞎编的。</p>

如何把谜语引导向答案,并且又恰到好处的让专家们读懂,这是一门技术活。</p>

子夜课堂刚一开始,堂下的专家学者们,就积极踊跃的发来提问。把他们这些天,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都问了出来。</p>

“先生,我想请问您,我们考古发现的那些巴蜀符号,它们多数是实物图像,既没有动词、形容词、连接词,也没有数目字,很难构我们认知的成文句……”</p>

“那该从哪个方向去破译呢?它们是古蜀人的拼音?”一位较年轻的专家,问出了概念性的问题。</p>

他的疑问好解答,李子夜听后,对答如流的说道,“古蜀铭文之所以难破解,主要是它跟我们熟知的甲骨文、古彝文,不同文同本。也无法从象形文字出发,获取灵感。”</p>

“我个人认为,它们其实代表的,是某种特殊寓意,又或者是某些特殊环境,天地异象等等。”</p>

李子夜的分析,直接跳出了众人的固定思维。把动词、形容词、连接词、拼音,这种传统概念,直接打破……</p>

在中原的主流文化中,一个字符往往只代表一两种含义。只有把字符们连接起来,才能创造成文句,表述出完整的意思。</p>

即使是成语故事,那也得四个字符组成。</p>

而李子夜的猜想,则打破了上述陈规。他认为一个古蜀字符,就代表着一个故事或者某种寓意。</p>

想要解读,就必须从古蜀文明的起源、传承、思想、文化、信仰等方面,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p>

当他的话说完后,只见文物局的专家学者们,顿时露出一丝恍然大悟的表情!紧接着纷纷低头,拿起笔记下。</p>

一时间屋子里,只剩下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p>

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刘主任悄悄看了一眼周围。能让他们这群心比天高的专家学者,如此认真听讲,并且认真记录的人。这些年,除了李老师外,估计没别人了……</p>

众专家记录完后,堂下的马主任带着尊敬的问道,“先生,我想请问一下,您笔记第一页上,那句‘离思销魂残阳雪’,具体是什么寓意哦?”</p>

‘离思销魂残阳雪’,是李子夜根据古蜀铭文,凭感觉写的谜语诗。</p>

说白了,诗中的寓意,跟他注解的那个铭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诗句的最终解释权,归他所有。</p>

听完马主任的疑问,李子夜知道重头戏来了。那句诗所注解的铭文,是雕刻在古蜀青铜剑上的。也就是他推断古蜀文明,有六、七千年历史的佐证。</p>

“这句诗的具体寓意,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是当初我那师傅留下的……据我分析,可能是思念故人,缅怀先祖的丰功伟绩于残阳之雪下?”</p>

李子夜,发挥他胡诌的能力。这首谜语诗,就是他写的。但偏偏说一半,藏一半,诶!就是玩儿~</p>

这样才会显得他也在推测,而不是一副全都知道的模样,引起怀疑。</p>

“思念故人,缅怀先祖这些,我们能够理解。但残阳之雪下,又是什么含义呢?”</p>

“某个具体方位?亦或是特定的自然环境?”</p>

马主任挠了挠头,包括周围的专家们,也纷纷陷入沉思。</p>try{ggauto();} catch(ex){}

李子夜不着急解答,而是默默地等着他们去寻找。毕竟这是他“师傅”留下的,如果自己全知道,那别人对他这位“师傅”,可就要打问号了。心想“师傅”会不会就是你自己……</p>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现场的刘主任、马主任等人,越想越陷入误区。</p>

反倒是进屋送水果的妹妹,无意之中说了一句,“残阳之雪,会不会指的是时间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