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流产的对英作战计划(下)(1 / 2)

冲新人榜真的好痛苦,请各位读者大大看在小鱼每天辛苦更新的份上多投些票吧!小鱼一定会继续努力的,谢谢大家了.</p>

5月16日,维尔纳夫的舰队驶抵马提尼克。维尔纳夫还是表现得十分消极,他甚至拒绝执行海军部长的命令将劳里斯顿和他的一万多部队送上岸。直到5月30日,顽固的维尔纳夫的军舰仍然停泊在港口外风平浪静的热带海面上。就在这天,一艘快帆船由法国驶来,带来了拿破伦4月13日制订的第七个入侵计划的命令。接着,6月4日,海军少将马贡的另外两条船来到马提尼克与维尔纳夫这里的法西联合舰队会合;而维尔纳夫不知道就在这天,纳尔逊的地中海舰队开到了巴巴多斯的卡莱尔湾。直到一周后,即6月11日,维尔纳夫才得知这个消息,那时他已经率领着舰队朝空旷的大西洋和埃尔费罗尔方向驶去。</p>

维尔纳夫逃脱了纳尔逊的追击,但没有逃脱另一场灾难。7月22日,在距离埃尔费罗尔还有90英里的地方,维尔纳夫的舰队遇上了英国海军司令考尔德指挥的15艘战舰的舰队。借口没有风和浓雾迷茫,维尔纳夫14艘战舰中有11艘成功地逃出了英国军舰的大炮射程之外,而让格拉维拉和西班牙舰队首当其冲和英国舰队展开了激烈的海战,损失了两艘西班牙战舰。考尔德是个喜欢自吹、在英国议会有个颇具影响力的亲戚的、出色的舰队政治指挥官,虽然他有15艘战舰,却放过了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一马,让它们逃回了费罗尔港。为此,考尔德后来受到了军事法庭审判,并被撤销了司令的职务。</p>

维尔纳夫于8月1日逃回自然的避风港费罗尔,而7月26日,拿破伦发布了他对第七道命令作出修改后的第八道作战命令,他亲自指示维尔纳夫:“驶往加的斯。”</p>

在卡地兹和费罗尔集中西班牙军舰后应回到布雷斯特港外,从那里开往布伦。只要你能够控制海峡3天,则凭上帝的帮助,我将断绝英国的生存……仅凭你的行动就能使我们成为英格兰的主人。</p>

8月1日,维尔纳夫接到了拿破伦的第八道修改命令。至少朝北驶往布伦的计划没有变。维尔纳夫在马提尼克长期停留期间居然一直没有给自己的舰队增加淡水和给养,不得不在接到拿破伦的这项命令后才做这件事。现在他已经集中了27艘战舰,当成千的水手和一些高级将领正在忙于准备航行之际,维尔纳夫将自己关在他配有80门火炮的双层甲板的旗舰的整洁船舱里开始给海军部长写信。8月10日到11日,27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开始起航回到布伦,拿破伦这才接到有关7月22日海战以及维尔纳夫在马提尼克表现的详情的密报。</p>

“为什么这个维尔纳夫在他自己的报告中对这些事只字不提?”受到愚弄的拿破伦惊呼,“他还竟敢将责任推到西班牙人身上?他们在这场海战中像狮子一样勇敢!”直到这时,已经从巴黎赶到布伦的拿破伦才知道不仅费罗尔海战法国吃了亏(起先他还命令在海峡鸣放礼炮以表示对法西联合舰队致敬),而且维尔纳夫拒绝执行将12,000人的部队在马提尼克送上岸交给劳里斯顿的命令。拿破伦称维尔纳夫使他的马提尼克岛计划受到了破坏,而且率领着庞大舰队在海战中逃之夭夭——这一切都是由于这个“不可信的维尔纳夫”造成的。拿破伦称维尔纳夫是个“斗鸡眼”——在他看来敌人的力量总是实际存在的一倍。雷耶对拿破伦的妹夫缪拉抱怨道:“这就是我们的海军,本来可以给英国人以致命的打击,可是结果却一事无成。”维尔纳夫的法西联合舰队始终没有在布伦出现,如果维尔纳夫的法西联合舰队能够按照拿破伦的计划、哪怕晚一个月赶到布伦,由47艘军舰护送渡海船队入侵英国,将会使英国人难以招架。拿破伦只有眼睁睁地扼腕叹息:“(现在,英国人留在海峡)只有24艘军舰……多好的战机啊,如果我手下有一个真正的将才的话!”</p>try{ggauto();} catch(ex){}

其实在萧杰看来,这又何尝没有拿破伦自己的原因呢?作为法兰西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不能做到知人善用,还随时的更改作战计划,是士兵疲与奔命,士气受到了极的影响,有怎么能够不失败呢?以至与萧杰暗暗的想道:“历史始终还是没有改变啊,看来自己的叔叔还真是要把本来家底就不丰厚的海军给败光啊,这让自己以后拿什么来和强大的大英帝国海军相抗衡呢?看来还是不能靠别人啊,还是得自己动手。”所以也就加深了萧杰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海军的想法。</p>

早在1804年7月20日拿破伦到达布伦时,就对平底炮舰能否经受海上风暴产生怀疑。在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拿破伦命令舰队司令布律克斯举行渡海演习。布律克斯拒不执行命令。皇帝龙颜震怒,将布律克斯召来质问:</p>

“你为什么拒不执行我的命令?”</p>

“陛下,您自己就可以看出此中原因——您总不会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毫无必要地用士兵们的生命去冒险吧?”</p>

“先生,我已经给你下了命令,后果如何是我的事,不用你管。按照我的命令去做!”</p>

“陛下,恕我不能从命。”</p>

“先生,你太无礼啦!”拿破伦手持马鞭,恫吓地走向布律克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