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不能既要又要(求追读)(1 / 2)

明汉武帝 余人 1246 字 1个月前

前院的阳光越发灿烂如春,景泰八年正月底似乎变得有些不一样。</p>

殿中的五位重臣,此刻如遭雷击,更是面临着人生十分重要的抉择。</p>

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本质是削弱相权,打掉文官集团的领头人。只是文官集团根本不是老实本分的群体,不起眼的内阁正慢慢向丞相府的角色演变。</p>

太宗朱棣当年设立内阁,从翰林院选择一些词臣,初衷仅是设立一个秘书处协助自己更好地处理政务。</p>

只是随着内阁的不断壮大,他们早已经不甘于充当秘书的角色。</p>

到了正统时期,由于当时的朱祁镇年仅九岁,内阁的三杨正式敲定沿用至今的票拟制度,其实内阁已经窃取了大明王朝的最高决策权。</p>

内阁掌握最高的权柄,但跟他们的地位并不相匹配,自然还不能取代宰相的地位。</p>

以第一任内阁首辅解缙为例,他是以正六品翰林侍读进入内阁参预机务,最高品秩是正五品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p>

在解缙之后的内阁首辅是黄广,他的品秩是正五品文渊阁大学士、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死后被追赠正二品的礼部尚书。</p>

真正改变内阁首辅品阶过低问题的人是三杨中的杨荣,亦是自他开始,内阁阁臣已经不再仅限于皇帝秘书这个角色。</p>

杨荣在明仁宗即位后,由于他的威望太高,又是太子府旧人,所以因功升任正三品太常寺卿,那年他已经是六十二岁。</p>

正是从杨荣开始,内阁阁臣不再局限于正五品的大学士,而是开始兼任中央要职,更是被授予三少三孤等虚衔。</p>

若说中央要职仅是跟六部尚书平起来坐,但他们得到三少或三孤头衔后,地位已经隐隐要高于正二品的高部尚书。</p>

内阁现在早已经崛起,现任内阁五位阁臣全都不是专职的阁臣。</p>

首辅陈循兼任户部尚书,次辅高谷兼任工部尚书,阁臣商辂兵部左侍郎兼太常寺卿,王文兼翰林院学士,萧镃则是担任户部尚书辅助陈循。</p>

值得一提的是,王文原本还兼着吏部尚书一职,但因母亲过世服丧,所以才辞去吏部尚书一职。在服丧归来后,他已经晋升从一品的少保,任谨身殿大学士,地位已经高于普通的吏部尚书。</p>

内阁阁臣将手伸向六部衙门,固然是贪婪六部衙门的权势,但亦是他们正五品大学士官职提升到从一品的所需要的过渡官职。</p>

只是这里的害处自然是显而易见,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p>

他们每日票拟来自两京十三省的奏疏已经是头昏眼花了,特别人越老精力越衰竭,当真还有精力处理六部衙门的事务吗?</p>

目前的普遍做法是陈循将户部交给精力更好的萧镃,亦或者是像高谷那般将负责的工部全部事宜,通通交由自己的两个副手进行处理。</p>

不管是前者,还是属于后者,阁臣其实都没有做到自己所应该履行的义务,这无疑是不利于中央部门的健康运转。</p>

“陛下,此等更改,恐是有违祖制!”内阁首辅陈循不愿意放弃户部尚书的职务,于是小心翼翼地搬出祖制道。</p>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