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p>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p>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p>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p>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p>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p>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p>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p>
——《华山歌》刘禹锡</p>
……</p>
到达苍龙岭时,已经爬了一个多时辰。山路崎岖陡峭,白郦二人轻功了得,也走得有些疲惫。</p>
马帮众人更是如此,施钩搭梯才到达此处。众人瘫在地上,大口喘气。其中几人,文人打扮,不会武功,最后几段路,完全是被人背上来的。</p>
马帮众人对为首的文士道:“不危先生,您学富五车,给我们讲讲华山的典故,让我们这帮老粗,也长长见识。”</p>
那位高先生见众人喝彩,也来了兴致。稍事休息后,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吊起书本:《书经·禹贡篇》记载,这华山为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此后,华山声名日隆。《舜典》也写道,‘舜帝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p>
由于华山太险,我朝以前很少有人登临。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大典。</p>
到了秦昭王时代,秦昭王命工匠施钩搭梯攀上华山。从此,华山才被人登顶。</p>
秦始皇首祭华山,汉唐以来,封号递增,愈演愈烈,汉武帝敕修西岳庙前身集灵宫;汉成帝巡幸河东,涉西岳而归。</p>
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直到我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士们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p>
武德二年,高祖大猎于华山;是年,高祖送太宗皇帝东征祭山;上元元年,高宗皇帝较猎于华山下曲武原;天宝九年,朝中群臣请奏封禅西岳,圣上命人开凿华山路,设立坛场。咱们今天走的就是这条路。”</p>
众人听得高兴,一壮汉问道:“不危先生,我听说皇帝老儿封华山神少昊为金天王,可有此事?”</p>
高先生笑道:“不错,这正是咱们来此的目的。圣上之所以封华山神少昊为金天王,是因为华山乃是当今圣上的本命山!</p>
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典故:</p>
玄宗在封禅西岳时,亲自撰写《华岳碑》:‘予小子之生也。岁景戌,月仲秋,川少皞之盛德,协太华之本命,故寤寐灵岳,肸响神交。’</p>
李林甫由此知道华山是玄宗的本命山。</p>
天宝元年入相的左相李适之,也就是贞观朝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其人性情疏阔率直,但缺乏城府。李适之办事干练,精通政务,得到圣上赏识,自然也就被李林甫猜忌。李林甫就决定找机会引导李适之犯错,设计陷害他。</p>
天宝五年,朝堂上讨论国家开支预算议题。李适之忧心忡忡,觉得圣上耗费过大,恐怕国库左藏难以支撑。下朝路上,李林甫装作闲谈,悄声告诉他:“我听说华山富含金矿,如果开采出来,国库左藏充裕,国家十年开支都不在话下。国库就不缺钱花了,但是皇上似乎还不知这事!”</p>
李适之暗喜,觉得此事于公于私都大有好处。利欲熏心,竟没留个心眼:“如此美事,为何李林甫不单独报告圣上,反要告诉自己?”</p>
几天后,李适之按捺不住,借着向玄宗奏事,趁机报告此事。为了向圣上邀功,他隐瞒了消息来源。</p>
玄宗听说有大金矿,也甚是兴奋,连忙召见李林甫,询问此事。李林甫并不惊愕,徐徐道来:“臣早知道华山蕴藏金矿,但华山是陛下的本命山,龙脉所在,王气聚焦,不宜开采,所以臣一直不敢提起。”</p>
玄宗一听,觉得还是李林甫想得周到,对李适之的考虑不周,大为不满。很不高兴地跟他说:“今后奏事,应当先和李相商议,不能再如此草率。”从此对李适之的印象一落千丈。李适之被李林甫耍了一场,可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p>